李四北自觉干活,收拾桌子的碗筷。
突然间,一个男子惊诧的叫道:“盼妹!”
李四北到处寻找,满眼都是穿着官服、军服的官兵,不知是谁叫他?
“盼妹,你怎么又卖头巾,又卖饺子,哪里都有你?”
李四北顺着声音望去,这下看到了,一个穿着绿袍官服的中年男子边说话边朝他走过来。
李四北证实了买红头巾的三人就是官府的人,倒没有特别惊诧,赶紧鞠躬行礼,“草民见过大人。”
中年男子问道:“你跟这铺子什么关系?”
“草民全家合伙开的这间铺子。”
中年男子疑惑道:“我年前从边境回金城,路过平镇,怎么没看到饺子铺?”
他从边境一路过来,就想吃个饺子,结果都没有卖,连驿站也没有,他也不好意思让驿站的人专门包饺子。
他分明记得当时平镇没有饺子铺。
李四北微笑道:“正月底开的,开了没两个月。”
中年男子夸赞道:“哦。你们家还真是会做买卖,头巾弄得新奇好看,做的饺子、卤菜也好吃。”
说起买头巾,事情是这样的。
明王府用钱的地方太多,王爷又不愿意与民争利,不想欺压百姓。
招募一千民女,花了五千两银子,再给一千民女买了一千头驴子,花了六千多两银子,路上还得供吃供喝,然后一千民女到了军营,还得发农具什么的,又是一笔银子。
做新衣服要花钱,找一群裁缝,太费事,麻烦的很,还需要时间。
边防西北军的主官每天都写信给明王,一个劲的催赶紧把一千民女送过来。
明王就不给一千民女做新衣了!
只是这一路,一千民女都穿着旧衣,显得很寒酸,也没有喜气。
于是,中年男子向大总管提议给每个民女一块红头巾!
有人觉得红头巾土气的很,不如戴帷帽。
那帷帽用纱、绢制成,纱、绢价钱昂贵,一小块就要好多钱,帷帽是有钱人戴的,最便宜的也要半两银子。
中年男子先派手下买了两块红头巾,安排两个民女戴红头巾让大总管看。
大总管看过后,采纳中年男子的建议,买了一千块红头巾,民女戴着红头巾,哪怕穿着旧衣服,也不显得寒酸,回头到了边境营地把红头巾解开就能当成红盖头成亲用!
李四北谦虚的笑,也不问中年男子是金城衙门的还是明王府的官员?
中年男子好奇的问道:“我看到好几个妇人,有没有你妹妹?”
李四北还没见到妹妹呢,他就这么一个妹妹,妹妹生得特别白净娇美,猜测老爹、哥哥、嫂子肯定把妹妹安排在后厨,不会让妹妹到大堂来。
中年男子指着从铺子里走出来端着一大盆葱花鸡蛋烙饼的皮肤微黑的蓝裙妇人,问道:“那个是不是你妹妹?”
李四北眼睛不眨,嗯了一声。
中年男子原以为是个娇俏的女子,没想到是个皮肤微黑容貌普通的少妇,道:“你妹妹长得有些老成。”
这时,有两名武官高声道:“大总管有令,立即启程,出了平镇,在前面官道等他们。”
“弟兄们走人!”
中年男子这就离开去马厩找到自己的坐骑,上马跟着大队伍离开。
李四北站在饺子铺的门口,笑眯眯朝中年男子招手,“大人再来。”
中年男子哈哈大笑挥手。
李记饺子铺味道好,饺子馅调和的竟与明王府的御厨不相伯仲!
卤菜、炒菜、大饼也做的不错,有家的味道!
还有个有趣的卖货郎「盼妹」。
李安与家人站在饺子铺门口欢送官兵,这半日赚了银子,赚了名声,今后买卖会更红火!
张县令骑马跟着官兵出了平镇。他得把官兵送出成县境内。
有两个农官特意等着他,问道:“最大的辣椒地在哪里?”
张县令一直很关注辣椒地,谁家种了辣椒,地在哪里,都背会了,张口就答道:“在平镇与成县之间。我们已经过了最大的辣椒地。现在天气还没那么暖和,辣椒刚撒进地里,还没有出苗。”
两个农官一听辣椒还没有发芽,便打消去辣椒地的念头,反正他们带了辣椒种子,到了边境后会种植,道:“我们二人当中本来有一人要到你们县跟进种辣椒,后来王爷令我们二人去了边境,将另派官员到你们县。”
“辣椒好好种,种好了,百姓丰收增加收入,王爷、刺史脸上也有光。”
官兵在出了平镇三里外的官道等了好一会儿,大总管生怕张元闻讯过来抢人,急得连派两人去催,那在成县守军军营用饭的队伍才迟迟出现。
“你们怎么慢得像乌龟?这么久才来?”
“你才像乌龟!我们带着一千个女子,又不是带着一千个兵。那些女子吃完喝完要入厕,排了好长的队,半天都没结束。”
“我以为你们在那边大吃大喝耽误了。”
“哪有大吃大喝,就是吃的馒头、咸菜面条,每人一个白水煮鸡蛋,跟军营平素吃的差不多。你们动作这么快,吃的啥,不会是连咸菜也没有吧?”
“没吃啥,也就饺子、卤肉、炒鸡蛋、炒花生米、豆腐炒肉,还有葱花鸡蛋烙饼。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