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了随时联系。”向庆川对刘文胜道。
“注意安全。”刘文胜见向庆川去意已决,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天一早,刘文胜带队前往北极生物站。这次除了考察团,还有一特殊成员:秦云。
“口罩和隔离服按规定穿好,到了那里不要乱跑。”飞机上,向庆川对秦云絮絮叨叨的说着。之前秦云在北极解锁[一场灾难的开始],为试探北极还有没有特殊地方,团队决定,秦云这次再跟着去一次。
“我知道。”向庆川说的太细,秦云无奈说着。
北极是生物病毒的爆发源,为了安全,他和生物团已经换好了口罩隔离服,大家都被包裹的密不透风。
九月二十七日,飞机到达威尔机场。
“向院士……”威尔大使馆的人员在机场接待。因之前合作过一次,大家简单招呼,直接乘船前往北极生物站。
北极生物站是胡瓜病毒爆发之后,水蓝联合在北极成立的生物站点。这里虽说是生物站,但随着两级冰川融化,生物站建在一艘巨型轮船上。
晚上七点,大家到达生物站。
“向院士。”
“秦先生?”
……
生物站有不少北极之行的老面孔,大家见面后十分热情。
向庆川和龙夏驻守人员进行工作交接,秦云在轮船四周转了一圈,遇到一个老熟人——
“秦!”一个高个男子惊喜招呼。
“罗恩先生。”秦云道。男子是威尔工作人员,两人曾救助过一只北极熊,只是很遗憾,北极熊死了,一只海豹活了下来。
“感谢龙夏。”罗恩一上来就夸赞口罩。
这是从龙夏采购的胡瓜口罩。除了胡瓜口罩,他里面穿着风山恒温外套,外面罩着隔离服。此时不仅是他,北极生物站也全都穿着风山三件套,这是他们在北极生存的底气。
“非常好看。”秦云笑了道。因是特别定制,每个北极口罩上都有一个冰山刺绣,看着十分有纪念意义。
两人聊了几句,罗恩对秦云神秘道:“我带你去个地方。”
秦云有些好奇,跟向庆川报备后,跟着罗恩乘坐皮艇前往。
生物站附近的海域都是浮冰,海平面比之前上升了一厘米。八点五十,两人来到一处巨大的冰山前,罗恩往冰层上扔了一条罗非鱼,嘴里发着奇怪的声音。
秦云有些疑惑。
三分钟后,从冰层后面走出一个短毛生物。生物先是警觉的看着两人,接着一扭一扭的爬到生鱼面前,开始开吃。
“这是之前的海豹?”秦云一愣问。
“之前在威尔海洋馆不习惯,上周刚放回来。”罗恩道。
“会不会感染?”海豹比之前胖了一圈,而且不认生。
“没有感染。”罗恩逗了逗海豹道。海豹虽是哺乳动物,但没有感染迹象,生物站已经海豹体内植入了定位芯片,准备随时观察海豹状态。
两人在冰层上呆了两小时,接着返回生物站。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秦云在北极冰块上走了两圈,只是无论他在哪个位置,系统均无任何反应,依靠北极更新系统的计划告终。
十月五号,秦云提前回国。
“注意安全。”离别时,向庆川抱了抱秦云。
“你也是。”秦云道。
北极是生物病毒来源,北极工作也充满危险性。此时生物站有一千二百名工作人员,大家来自全球三十二个国家,众人已经习惯生物站的工作,他虽没有明说,但十分佩服众人精神。
十月六号,秦云回到农场。在回到农场的第一时间,他就听到一个惊喜的消息:农业土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向日葵发芽了!”种子实验室内,宋岳山带着秦云看实验。
这是一个占地三亩的全封闭实验田,实验田外面罩着的玻璃罩子,里面是翻垦过的土地,此时土地里长出嫩嫩的绿芽,在阳光下看的十分有生机。
“这是农场土壤?”秦云趴在玻璃罩前问。
“京河运过来的酸雨土壤。”宋岳山道。这两年,农场除了蝗虫饲料和改良饲料研究,一直致力于土壤恢复。
经过农场和种植园的不断试验,三天前,酸雨土壤的植物发芽。这些土壤是经过抗酸性药水喷洒,可以有效的中和酸雨土壤里的酸性物质。
“有没有限制?”秦云问。现在虽有蝗虫饲料和改良饲料,但蝗虫饲料生长的植物无法食用,改良土壤则需要三年翻新一次。
“没有。”宋岳山激动道。现在改良药水还处于测试阶段,如果测试成功,这些药水则可以彻底改变酸雨土壤。当然,酸雨药水只能改变被哈尔玛风暴肆虐过的土壤,如果土壤经过其他变化,只能重新研究。
“三年了。”宋岳山十分苦涩。
从哈尔玛风暴至今,整项研究已经持续了三年,这是充满压力的三年。
“一切都会好的。”秦云看着宋岳山的鬓角道。宋岳山和周远恒是全国最著名的农业院士,现在周远恒和上辈子一样,带着团队对酸雨土地进行实地研究,宋岳山因年龄问题,长期呆在农场。
酸雨药水是两个团队共同配合的结果。
“等把土壤恢复了,再重新种树,一切都会轻松了……”宋岳山对未来充满憧憬。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生物组将重心放在土壤试验。经过不断的试验,十月二十日,龙夏发布新闻:【十月二十日,龙夏科学院研究出酸雨改良农药。农药可中和酸土有害物质,中和酸土酸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