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7页
    这两个马夫明显比周家的家仆更清楚这里的地形,避开了人流多的地方,在街头巷尾拐来拐去,停下来后,李青文都已经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
    下了地好半天,数着小门里面的树,李青文才知道,原来他们到家了……
    除了送他们回来的这两辆马车,门口还停了两辆,李青文还在寻思是不是二哥的同窗来拜访,然后就看到了马车上的一个“周”字。
    付过了车钱,谢过车夫,他们回到家里,就看到周从信坐在里头跟李青卓说话。
    见到他们,周从信起身,道:“我估摸着,你们也该回来了。”
    周从信是来送年礼的,得亏方氏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的,要不拉来这两车,他们可得一阵子才能吃完。
    不光送年礼,知道李青文他们要卖各种货,怕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被人给欺负了,特意过来带个路。
    方氏有有些发懵,人家不是京城的公子,边城的参将大人,咋还如此细致周到的照顾上了他们?
    这其中的缘故主要有两个,一则是周家祖上荣光,后来风光不再,家主明哲保身,谁也不得罪,下头便对谁都一副笑脸,做事谨慎惯了。
    二则是在边城做了三年的邻居,一起种地,一起秋收,一起吃饭,算是自己人,李青文他们头一次来京城,他们合该尽尽地主之谊。
    周从信是周丰年的贴身侍卫,也是李青文他们熟悉的人,他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后者的缘故占了上风。
    既然是特意来引路的,周从信也不着急走,跟李青瑞他们一起吃了饭,把东西装在车上,一行人慢慢悠悠的往西出发。
    过了文正书院的后墙,再过一片湖泊,再走过一段不长不断的街道,走上河中的长长的拱桥时,便看到远处有一片自成方圆的坊市,店铺林立,街道繁华,还没看真切,热闹的叫嚷声就到了耳边。
    河中小船穿梭,靠在岸边的大都在搬运货物,这样的天气,竟然还看到有人赤着上身在扛货物。
    周从信给他们解释说,这里是庙市,很多药材在这里交易,他们带的东西,大都可以在这里脱手。
    大梁有不少药园和药圃,一开始只是归隐人士和僧人种植,经年累月,他们总结下了不少种植药材的法子。随着求药问药的人越来越多,庙宇的药材园子也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每个寺庙外头都会有求药卖药的人,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坊市。
    他们随着人流到了一个老字号的药铺,李青瑞他们把药材拿出来询问价格,周从信只是站在一边,并不多言。
    这里的人仔细查看药材后,逐一报价,果真比在范阳城时要贵上两分。
    这里的人可能也见过太多的好东西,看到他们恁多药材,并无失态之举,明明白白的一笔一笔的开始算账,李青文听着,从铺子借来的纸笔一边抄录,他的一手楷书端正而又工整,白纸黑字,整整齐齐。
    这里面的药材是很多人采集的,他都记着呢,回去得分银子,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从药铺出来时,他们少了好几个担子,多了两兜子银钱。
    既然是庙市,烛火的铺子和摊位也是不少,没走多远,便把沉重的蜡烛也都换成了钱,这一下,可就轻快多了。
    肩上没甚东西了,也就不着急,周从信领着他们在集市上走了一圈,李青文在聚贤阁外头的棚子里买了一兜子旧书,甚么游记,甚么随笔,只要瞧上一眼有意思的,便都收了起来。
    这里还挂着许多画和古物,可惜他不懂这个,不想拿钱打水漂。
    挨着书棚的是各种香药摊位铺子,不一样的香味混杂在一起,熏的人有些头晕,不适的还接连打几个喷嚏。
    往回拐,一长溜桌子上摆着的是各地的土产,这些土产里面,就有不少种子,树种、果种,更多的则是药材种子,李青文的圆眼睛,在这半条街长的路边,滚来滚去。
    他的眼睛滚到那里,李青瑞和李青宏就买到哪里,这一片的小贩简直要笑歪了嘴。
    从这里离开后,李青瑞等人的担子又满了,他们先挑着送回车上,返回来买了些头花、头绳和木簪子啥的,这个不懂,不敢多买,拿回去给蒋家嫂子看过了,她点头了,再回头寻过来。
    出乎人意料的是,这个庙市外头竟然有卖腊肉和飞禽走兽的,还以为佛门清净之地,不允许这些东西出现。
    当然了,这里也有买卖皮毛的,给的价格也合适,他们就把带来的都出了手。
    待接了银子,忽闻远处钟声响起来,这时李青文才知道,那古庙还在这集市的好几里开外呢。
    除了珍珠和玛瑙只问了价,他们带来的大多东西都卖了,这才不过小半天的光景……
    这个庙市真是五脏俱全,不比偌大的范阳城逊色啥。
    即便被京城的种种震慑到,分了神,一众人对于收入囊中的金银也是看的死死的。
    折回去时,依旧是走着,此时天色稍晚,远处一缕霞光还没散尽,远处灯火便燃了起来,街边的小小食摊像是雨后冒出来的蘑菇,蜂攒蚁聚。
    借着万家灯火,一行人回到了家中,周从信要回内城,李青文他们便没再强留他用饭。
    送人时,一众人提前给他和周家拜个早年,让他不用再来回折腾,好好的在内城过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