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圈着的里面,女人们陆续醒来,大家相互招呼两声,趁着夜色想早点回家。
出来这几日,她们身上轻快了不少,收获这多蘑菇,可得早点弄回去晒上。
车上堆满了装着蘑菇的麻袋,麻袋口被绳子捆的死死的,车往前面走,女人们跟在后头,俱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
虽然李青风等人还想去探一下珍珠,但得先把婶子伯娘送回去再说。
回家心切,虽然车上装了东西,她们归程一点都不慢,花了跟来时差不多的时日,回到了整整齐齐的新家。
男人们正在院子外头弄粮仓,平整场院,远远的就听到女人的笑声,却没放下手里的东西,更快的干起了活。
一辆辆满载着蘑菇的架子车停在了空地上,女人们一边从车上把自家麻袋往下背,一边吆喝男人过来帮忙。
很快,男人们便围了过来,看着这多蘑菇,也都是眼睛发直,地里的粮食还没收,蘑菇却是先丰收了。
李青风俩兄弟先把猴头菇的篓子拿到窗户下面,然后再回去背其他的。
李青瑞抱着孩子也出来了,姜氏想要接丫头抱一抱,但身上有点脏,她还是忍住了。
因为有江淙他们帮忙,李青文家的蘑菇最多,卸车之后直接放在地上晾晒,偌大的院子铺满了,最后地方还不够,李茂玉娘三个把针线拿出来,一边串一边挂起来。
怕筐子里的果子压烂,李青文赶紧倒进盆子里,李正亮和李正明哥俩站在盆子边开始吃。
第107章
回到营地后, 蒋立平便去找陈文,询问临肃的事情。
临肃一年有四趟船回京城,今年最后一次在三个月后,他们捕捞到的海产贡物做为节礼送往京城。
陈文问他打听这个做啥, 蒋立平便苦笑着把媳妇要来的事情说了。
陈文点头, “你媳妇想要一家团聚, 人之常情。”
另外一边, 李茂贤和李青瑞正在院子里刨木头, 按照李青文说的,他们要做一个大的木头榨汁轧棍, 要不地里恁多高粱秸秆, 没时候能榨完。
李青文蹲在地上捡刨下来的木头花, 将想去京城的事情说了。
李茂贤和李青瑞都不同意,这回轮不到他去。
今年李青文在边城和并州之间走了两遭,从年前到现在几乎一直在路上,这次他怎么也不能再出那么远的门。
陈氏和姜氏也不赞同,点名要李青瑞和李青宏去,村里其他人想要跟着就跟着, 现在不像从前,不缺李青文这一个人。
不但不让许他出门,还不让李青文秋收,今年虽然种的地不少, 但村里和逃荒的人更多,这次有很多帮工, 咋着也用不着他。
除了杨树村, 其他逃荒的人今年都没有在边城种地, 他们得靠着帮工来赚粮食, 要不以后的日子咋过?
李青文要是跟他们抢活干,那就是夺人家的生路。
不让干活也就罢了,也让他少看书练字,只在家歇着就行。
李青宏更是把种菜和药材地里拔草的活全揽了过去。
头一次,全家都摇头,李青文嘴巴的口水都说干了,被他娘赶到一边。
就连小侄子,都看着他道:“小叔,你快听话吧,别让爷爷奶奶他们操心了。”
李青文:“……”
这话好熟悉,明明是姜氏天天跟李正亮说的话,连语气都是一模一样的。
李青文去营地找江淙,却没见到人,听人说好像出营地了,不知道是在忙啥。
没找到人,李青文走的时候碰到周从信,正好停下来,跟他打听京城的事情。
听说他想去京城接人,周从信十分惊讶,“你问的可真是巧,再过一阵子,我们公子要回京城,也要从临肃坐船走。”
躲灾归躲灾,周丰年还得回去给老娘过大寿,早早的就打算好了。
一听周丰年也要去京城,李青文厚着脸皮问他们能不能跟着,周从信笑道:“船大的很,再多装三四十人都没事。”
李青文立刻来了精神,问仔细后,回去就把这事告诉了爹爹和大哥。
李茂贤和李青瑞连连点头,说知道了,他们会去找周从信商量,让李青文别操心这些。
营地里外,所有人都在为秋收做准备,大人们一天要往田地走好几次,小孩子们也在飞快的割着野草,好像只有李青文一个没事可做。
二哥拿来的所有书都已经烂熟于心,李青文便把练字的时间加了一个半时辰。
练完字,他走到外头,大大的伸个懒腰。
后灶的锅里有温水,李青文舀到桶里,拎着桶去牛棚。
雅库特野马太多,营地的马厩容不下,现在都被牵去了外头,村里的人一起盖了新的马棚,今年的冬天,它们也会有自己的新家。
除了野马和羊,甜枣还有李青风的小马还在马厩养着,水和草料都有老邢头他们管着。
李青文想趁着天气尚且暖和,给它们洗个澡。
他刚到马厩,就看到老邢头端着一盆白花花的米粥进牛棚。
李青文愣了一下,一般牛马下驹或者生病的时候,都会得到一些好吃的,大都是炒黄豆或者炒麦子,还是头一次看到喂米粥的。
将木桶放在马厩外头,李青文跟去了牛棚。
他走到门口,就看到一匹老牛躺在地上,大大眼睛半睁半合,看上去不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