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安兴帝说“一副生不出儿子的模样”,说的是她而不是原身呢。
只是她仍旧觉得自己好像忘了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可到底是什么呢?
易申没来得及想明白这个问题,就被继位之后铺天盖地而来的事务淹没,没有闲心去想了。
首先是拿出易建章通敌、构陷郑千户的铁证,将其收监,然后将辅郡王府的其他人贬为庶人。
然后就是将和她一起来京城“清君侧”的军队调回原籍,至于功劳,现在还没时间按功行赏。
还有辅郡王一系的官员,识相的就留下来继续观察,不识相的就一撸到底;还有安兴帝的后宫嫔妃,虽然没有几个人,但是也不能就这样留在原本的宫中,得搬个地方……
更别提最重要的登基大典了。
礼部官员加班加点,昏天黑地地忙了大半个月,才勉强搞出符合礼法的仪式。这还是礼部尚书威逼钦天监,强迫他们忽略最近的一个吉日,硬是将日子推到半个月后的结果。
登基大典的当日,易申终于得到短暂的休息。当然,只是心灵上的休息。她的身体要穿着里八层外八层的吉服,顶着几斤重的冠冕,走上几十级台阶,在祖宗面前跪拜发誓,定以黎民为念,不负百姓,不负江山。
然后,易申就再次淹没在海一般的奏章里,无法自拔了。
待终于处理好各地官员给她这位新帝的问候折子,易申这才得到喘息之机。她当即召集三公九卿六部尚书,让他们讨论出内阁外阁的章程,到明年起开始施行。
三公九卿面面相觑,六部尚书瞠目结舌。
他们这辈子就没见过把到手的权力往外推的皇帝!
——不,应该说自打三皇五帝开始,都没有过如此荒谬绝伦的事情!
太尉、司空、司徒先聚在一起商量了一通,他们觉得易申大概只是刚刚登基,不晓得帝王权力的美妙,所以才有这种匪夷所思的想法。
于是他们纷纷进言,让易申谨慎行事。
易申见到他们的反应,不禁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便略折中一下,决定仿照前世见过的某个朝代,建立类似的内阁。
当然,内阁只是个形式,大安朝若想更加强大,经济才是重中之重。
易申差人将她南巡北征时见过、听说过,以至于没见过没听说过的能工巧匠登记造册,将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征集在一起,等到合适的时机推广到各地,现在先对这些人进行封赏。
于是江南省的许多富商、以及漠西城的那名富户,顿时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了。
易申不吝啬爵位,改进织布机、纺纱机,和制出轧棉机的人,都被她封了个低等的爵位,只能世袭一代。
这已经足够向朝堂与民间展示,新登基的皇帝,重视商贾,喜欢奇技淫巧。
虽然一些守旧的官员仍颇有微词,但在易申辉煌的战绩,以及大安皇室凋零的子嗣之下,只能背后说上几句,当面是一句都不敢说的。
——万一皇帝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怎么办?
北夷国王虽然被擒,但是北夷其他的部落仍有残余。现在的边军,个个将新帝捧上了天,万一皇帝真的撂挑子,边关怎么办?
易申忙完这些,已然是她登基数月之后。
经过几个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的日子,她终于可以日落而息了!
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然而就在这天,她终于想起了那件遗忘许久的事情。
——其实也不是她想起来的,而是莘瑶提醒她的。
那一天,易申在太阳下山之前就处理好各地奏章,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宫睡觉。
就在回宫的路上,易申忽然觉得宫女们时不时地在交头接耳。当然不敢当着她的面,实在是她五感过人,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在耳中。
易申满肚子疑惑,直到进了寝宫,才对莘瑶抱怨:“这些人怎么回事,为什么总说些悄悄话?有什么话到朕面前来说不好吗?”
莘瑶其实也不想掺和这事。但她现在是易申身边品级最高的女官,有些事情她不想掺和,也得掺和。
莘瑶偷觑易申的脸色,斟酌再三,小心问道:“陛下如今后宫空虚,却不知……原来的辛驸马,当如何处置?”
易申:???
易申:!!!
她就觉得她忘记了什么事情却又想不起来!
原来是这件对她来说无关紧要,但对原剧情来说却又至关重要的事情——
她,好像沉浸在当皇帝的繁忙之中,把原剧情里面,那个跪在她公主府外哭求见俩儿子一面的男人给忘了。
这……就很尴尬了不是_(:з」∠)_
第24章 .公主生子文24驸马在府外跪求:让我……
辛驸马一家最近过的不好,非常不好。
辛永文尚公主,已经是近一年前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一家三口,被关在在龙隐寺抄《大安律》,已经快一年了。
这一年以来,每隔三天,便有人来检查三人的抄书进度,一旦发现怠懒,便是一顿训斥。
直到半年之前的某一天,他们如往常一样,早起之后便坐在桌案前,准备开工。
但这时一个太监从外面走进来,对他们三人说道:
“新皇登基,万民同乐,你们可以歇息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