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记得带走。”
李循怔了怔,赶紧转身借着月光细细打量。
红底金线,上面绣着极精致的宝相花纹,再打开来看,里面放了一枚用朱砂描写成的符咒,似是平安符之类的东西。
说不给他做,但看着荷包的样子,一定是很早就做完了,就连花纹颜色都是按着他平时的喜好。
李循的嘴角噙起愉悦的笑意,将这只荷包又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才小心地放到一侧的立柜上。
回身,将她抱进怀里,嘴上淡淡说道:“嗯,也就还凑合罢。”
顿了顿,又故意问:“什么时候做的,孤看着似乎不像新做的?”
差不多就行了啊,太子殿下。
沈虞闭上眼睛道:“捡的。”
……
转眼就到了岁末。
太子殿下要赶在元日之前成婚,一个月的时间宫中六局一司和礼部都紧锣密鼓地准备张罗起来。
李循来看沈虞的次数就少了些,他本就很忙,一走走了将近半年又到了年关,事情全部都挤压在案头。
但就算再忙也会抽空来看她,两人只是同塌而眠,单纯地盖着被子聊天睡觉。
甚至有时候半夜李循过来,两人话都说不上一句,第二日沈虞再醒的时候,摸摸身侧已是空凉了。
开始的时候周氏还会准备好早膳等着,后来见李循也不再此处用膳,还以为女儿又说错话失宠了。
好在第二日宫中就赏赐下了丰厚的礼单,光是从东宫抬过来的珠宝箱子就足有百箱,周氏笑得合不拢嘴数花了眼,也就没闲心去操心沈虞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还慢慢流传起了一则极有趣的轶事。
这桩轶事原是从说书先生那里慢慢传来的,后来流传到戏楼梨园中被好事者编成了话本子,故事的主人不是旁人,正是当今东宫储妃,曾经的沈良娣、太子李循明媒正娶的患难之妻成国公之女沈氏。
故事从三年前说起,那时尚是卫王世子的太子失意落魄之时娶了端庄贤惠的侯府小姐沈氏为妻,两人举案齐眉,恩爱非常。
在沈氏这个贤内助的帮助下,世子重振旗鼓,东山再起,赢得了先帝青睐,被册封为皇太孙,后又为当今圣上立为储君。
两王之乱时太子为了拿下赵王,一念之差以婚事为饵,将沈氏贬妻为妾,安置于无相寺中。
谁知赵王叛军穷途末路,竟趁禁军不备火烧无相寺。
就在叛军冲破无相寺的当夜,沈氏夜梦仙人,仙人托梦说她前世积善甚多,原是这天底下一等一的良善女子,偏今世命途多舛,但他不忍见沈氏就这般香消玉殒在叛军手中,故而指点她与婢女从无相寺的小路逃脱,去了陵江水宫中修行。
误以为发妻落水而亡后,太子悲恸交加,悔不当初,一直未娶。
两年之后仙人掐指一算,说沈氏尘缘未了,该是这母仪天下的凤命,便将其送回人间,恰巧那夜太子李循心中思念先妣与发妻夜不能寐,自章敬皇后的陵寝中愁闷而出夜游皇陵,竟见夜空中有一白发飘飘鹤发童颜的老仙人载着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落在他的眼前。
那女子正是他日夜思念、失踪了近两年的发妻沈氏!
恩爱夫妻两人终得相见,太子当即当着老仙人的面许下重誓——
“上苍恩德方使得我们夫妻重逢,孤立誓从此后唯娶沈氏一人,仙人为证,至死方休。”
这话本子还有个极煽情的名字,唤作《星月记》,取自前朝诗人“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一句,正是本中太子与沈氏新婚之夜于花前月下许下的誓言。
这出《星月记》看着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但里头讲究因果循环,宣扬善恶,与时下大周盛起的信佛之风不谋而合。
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当今太子与太子妃,竟一时在长安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梨园这出戏每每排上几乎座无虚席,传颂街头巷尾。
甚至还有不少百姓们当真以为这话本子是根据真事改编,太子妃的清白,也在被仙人带走之时保住,并没有落入叛军手中。
太子与太子妃沈氏才是一对神仙眷侣,就算是太子从此之后为此当真虚设后宫,仿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哪里有人还记得那曾经的将军府沈家大小姐。
……
沈虞阖上手中的话本子,牙齿跟吃了梅脯一样快要酸倒了。
不过酸归酸,这著者文才着实是妙极,一个如此俗套的故事也被他写得缠绵悱恻,如果沈虞不是这话本子里的“沈氏”话,连她都要感动得落泪呢。
可惜了,她知道这故事是编的,只是李循这厮相当不要脸,谁刚认识的时候便与他“恩爱非常、举案齐眉”了?
还“两人在新婚之夜便许下山盟海誓、不离不弃”。
好在还没有不要脸到为自己当初的罪行开脱,知道承认当初是“一念之差”。
于是当夜李循过来,沈虞也没给他好脸色。
青竹出嫁。
因之前为她守孝,婚事耽误许久,沈虞为她添了一百两银子的妆,又附赠铺子田地,高高兴兴地送她出嫁。
阿槿也来向她辞行。
沈虞怎么可能舍得阿槿,难受地问:“不能不走吗?”
阿槿一笑,“放心,我会等你成婚了再离开。你知道我不喜欢皇室,当年我的父兄家人全都死于明熙帝手下,留在这里,亦不过是我的伤心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