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湖长久地注视着她,眼神幽暗,浅琥珀色双眼像变成了一对颜色瑰丽的风洞,吸着人往里陷去。
薛瑜看着他没反应,用力敲了一下他膝盖,一字一顿地强调:“稳、一、点!”
“是。”方锦湖压低了声音,一个字念得格外郑重。心像被什么胀满,只想早些回来,早点平定,早点带着拿到的功勋,回到她身边。
薛瑜不太相信地上下打量了方锦湖两眼,“行了,走吧。”
方锦湖弯腰最后行了一次大礼,额头贴了贴她散开的袍角,带着山间晨露的草叶划过眉间,冰凉又炽热。闭上眼的瞬间,好像还能看到那仿佛从山海经等等上古神话图卷中走出的黑色巨兽,轰鸣着、破坏着、征服着。
这样的日子,能有这样的深刻记忆,是多特殊的待遇。
他起身拢起手心小小的印鉴,面具下的唇角微微翘起。
牵着马走入山林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方锦湖的离开在前面有人被派出去探查的情况下,并没有引起侍卫们的注意,直到探查山对面的队伍回转,汇报了大致情况后,薛瑜发话收拾出发。
“殿下,方女史还没回来。”
来自旁人的提醒声响起,薛瑜摆了摆手,翻身上马,“不必等了。”
侍卫们纷纷应诺,只是比起来时,队伍站得密集了不止一点,将薛瑜团团护住。虽然女性出门大多站在被保护的一边,但见过方锦湖在三月叛乱时怎么对钟大的侍卫们,都不会觉得能拎起一个成年男人的他会危险,而是担忧起了自己一行人返程。
队中走了一个强手,他们就得提高警惕,一路都平安着,万万不能在东荆出了差错。
薛瑜对被犁了几遍的东荆城治安有信心,对通传全国谋反叛逆者下场会警告后来者也有信心,但看到侍卫们紧张兮兮,也就随他们去了。
紧张点总比放松懈怠好,回去车队的路也就半天多,不会让人精神紧张到崩溃。
一路心惊胆战护送着薛瑜前行,好不容易绕出小路看到车队的影子,侍卫们才放下了心,被逐渐有些暖意的风一吹,衣裳前后都是冰冷的汗。
薛瑜回归车队一点也没做掩饰,好像只是某天路上出去转了两圈,散了散步。对关注着车队的官员和士族们来说,她离开了多久、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他们竟都一无所知。
无知就是最大的惊吓,分明一路都关注着车队,他们却不知道薛瑜何时离开的,对襄王手下的能人异士与自身实力,便有了新的评估,薛瑜的队伍还没被薛猛带人接到,来自襄王的威慑,就让刚被禁军查案犁过的土地上再次紧张起来。
没有得到有谁得到了指点发生巨大变化的消息,不是好事,那大约就是坏事,没人会相信襄王独自离开车队,又“高调”返回只是单纯地出去散步,车队沿途经过的郡县想到过城不入的襄王就生出了些担心,担忧着是否襄王伪装着来查看四处时,见过他们没做到最好的模样。
倒不是为了骗人,只是想着要接待襄王当天,肯定是城池清扫干净、会闹出乱子的人都拘束着别出事等准备最好、最适合让人看到的时候。
自己吓自己的想法像病毒一样蔓延着,担心薛瑜路上离开是去挑刺的官员们,纷纷再次开始自查。一时间,东荆辖下县城和离东荆近的郡县,治安都好了起来。
四月二十五日,薛猛领东荆辖下诸官一同迎出十里,在官道上接到了远道而来的薛瑜一行。
“臣等,恭迎襄王殿下赴荆!”
场面摆得很开,但没有足够多的装饰,气势完全靠穿着官服的人数够多撑起来,薛瑜只看了一眼,就有些可怜这些在武将压制下的倒霉地方官员们,走出一身臭汗不说,脸都白了的不在少数。这完全是在用他们当礼花迎宾嘛!
心里转着不太尊重的念头,薛瑜下马扶起单膝下跪的薛猛,虚扶了一下理论上讲都要听她的话的周围官员,谦虚极了,“多谢各位迎接,小王不曾为东荆做什么,如此大礼,实不敢当。”
第212章 . 东荆(二更) 在这里,她就是王。……
漂亮话谁都会说, 薛瑜与薛猛正经又客气地见礼,不知道的,怎么也不会猜到两人已经私下见过一面。
马车与官员们走在后面, 江乐山以襄王长史的身份出现, 接过了进一步了解本地官员、与他们打成一片方便开展工作的任务。前方铁塔似的汉子与白马上的少年王侯,在剪影里形成了一刚一柔的印象, 虽然交流都在同僚范围内,但释放出的好意与走近的趋势, 也让人不得不提高了警惕。
越过面对腹地只修了箭楼的一段城墙,能远远瞥见对面城墙上支起的大旗,齐字黑虎旗作为薛猛与齐国的标志,牢牢钉在这里,随着风声烈烈张扬。
薛瑜收回视线, 在城门洞上的“东荆”二字上停了停。
东荆的城门很宽,甚至比京城还要宽些。技术好的马夫能双车并列驶入城中, 在宽阔的道路上一路行入城中, 而在战时, 这条宽敞的大路也足够一架架运输器械的大车飞快地运往需要供血的地方。
东荆城与其说是一座城,更像是一座堡垒。军屯的兵卒和家眷生活其中,成为齐国东北方的支柱,这不是一座适合人生活的城,更偏向威严武力, 所有的设计都以更快速行军支援以及拆除备用为前提。用来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补给和落脚的客店集市挤在城中, 位置有点可怜,今日迎接襄王入荆,路上行走着的百姓不多,大部分被清道拦在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