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7页
    林茜檀在床上有些睡不着,就连翻身也都因为手上包扎了布条而不方便。
    她索性爬了起来。
    她一动,风光和霁月两人便都听见,也跟着爬了起来。林茜檀不是第一次见识这两人的警醒,再联想联想之前这两个姐妹展现出来的那些功夫,不由联想到一些事情。
    林茜檀记得王元昭一直告诉她,夏三娘的母家是大夏时候一户颇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林茜檀和王元昭相处多时,也渐渐看出来王元昭是当真不会说谎骗她。
    她有问,他必答。
    所以事实应该就是王元昭说的那样,夏三娘应该就是出生在那样的一个家族。
    除非,夏三娘连自己亲生的儿子也要去骗。
    但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家族,会连身边服侍的丫鬟都是要能文能武?
    这两个丫头的武功可比屏风屏浪那两个好得多了。林茜檀闲来无事时也叫几个丫头相互切磋切磋,结果屏风屏浪两个加起来还打不过风光霁月姐妹中任何一个的一只手……
    要知道,屏风和屏浪虽说不算专业的习武人,可也绝对不弱,不然周逸也不能把她们两个放到她的手里来跟着她。
    于是林茜檀叫霁月点了灯,主仆三人坐了下来,聊了一会儿。林茜檀看准时机便切入正题,问了问姐妹二人的来历。
    风光性子浮躁一些,最先说了:“还以为主子你不打算问了呢。”
    林茜檀听了便笑:“你们两人被某人丢来我这儿,我还怕你们心里有怨气,哪里敢问?”
    姐妹两人相视一笑,倒也不否认自己曾经对王元昭有那么一些心思。
    霁月是姐姐,于是照着林茜檀的问题,断断续续地说了:“奴婢姐妹二人从小就是孤儿,一直乞讨到了六七岁,也是老夫人将咱们姐妹给带了回去养起来的。”
    实际上,夏三娘发现两人的时候,两人都在外头流浪了好几年,只凭一模一样的脸知道彼此是姐妹,其实谁大谁小都还是夏三娘替她们判决的。
    正说着,霁月看见妹妹脸颊上沾了一块什么,下意识就伸过手去,给风光拿掉了。
    霁月稳重,又爱照顾风光,会被认为是姐姐,也正常。
    “……之后,”霁月丢开不知怎么黏了上去的一粒黑东西,又继续道:“老夫人便请了张师傅,噢,就是教二位公子武艺的那一位了,也顺便带着咱们跟着学了。”
    林茜檀听王元昭提过两句张铁头。
    风光补了句:“还有其他人也跟着学的。”比如陈文陈武兄弟。
    不单单她们姐妹,陈文陈武兄弟,也是能文能武,且本事可比她们两个丫头好多了。
    说起陈文陈武,林茜檀不由笑了。那兄弟俩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居然也是练家子。
    不过笑完了,林茜檀就更疑惑了一些。这夏三娘,究竟是哪家出来的人呢?
    当日大商灭夏的时候,的确是有许多的名门大族被卷入了改朝换代的大浪当中,覆灭者也不在少数。如今也很少有人还记得其实当今所谓的四大世家,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那样的一个阵容。
    在夏朝开国的时候,最兴盛的,不是四大世家,而是七大世家。
    赵家在夏朝中期举族被屠;而和赵家类似命运的燕氏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最后摇身一变成了皇族;还有一家韩家,便是当今丞相、她的老师顾屏的儿媳妇韩宴清的母族,从夏朝中期起便举族遭受重创,家势越来越弱,最终彻底成了名声一般的世家。
    第111章 亡灵
    韩宴清现在是顾家一个守寡多年的儿媳妇,如果不是她公公顾屏声名在外,别人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她。分明风姿绰约,却终日打扮得死气沉沉。
    韩家,早就已经败落了。
    风光霁月姐妹陪着说了有一会儿的话,主仆三人各自躺下。林茜檀脑子里东想西想的,慢慢地倒是睡了过去。
    霁月和风光两个,却是不约而同想起了自己爱慕过的前任主子。也不知道,他在战场上情况如何了。不过毕竟是过眼云烟,现在的主子永远是第一位的。
    王元昭毕竟是她们服侍过生活起居的人,他的心思,恐怕就是身为王元昭母亲的夏三娘都未必就清楚,两人却看得出来,他心里是有了一道白月光的。
    不然何以会日日写信回来,说一通北地上的风俗民情,假公济私呢。他又不是没有带自己贴身的人,其实用不着事事亲力亲为。
    又不由要猜测,林茜檀是真傻还是装傻,难道是当真不知道王元昭对她的心思吗。
    林茜檀迷迷糊糊睡过去的时候,便像是梦见了王元昭,还无意识地嘀嘀咕咕,那个家伙,拿了她的鞋,也不知道穿出去舒不舒服。
    千石村那样一个小渔村,别的没有,湿哒哒的泥泞地面却是最不缺的。王元昭从小就跟水打交道,又有神器在手,王元昭如鱼得水。
    林茜檀并不清楚自己梦见的,就是王元昭碰上的在现实当中发生了的实际的情况。冥冥之中,她像是看到王元昭把她做的那双鞋子收在了仔细妥当的地方,别人碰一下也是不给的。
    随州的战事,并没有用太久就停息了。首犯枭首,从犯入狱等待问斩,跟随起事的一众人等大都问罪。
    天隆帝以雷霆手段处理随州的叛乱,虽说的确是起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但大军都还没有从随州开拔回京,就又听说隔壁的州郡也有人举起了反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