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郡地处大魏最南端,这两人算是天各一方了。
感情之事,薛采自己也是雾里看花,便沉默下来,不再多言。
秦长生出现时,不少百姓往家里跑,此时手里擎着精巧可爱的小玩意儿将秦长生和她女儿簇拥在当中,献宝似的把手中之物呈给秦长生看。
“太守,你看,这是我自己编织的小花,送给小洛儿耍。”
“太守,这是我给小洛儿做的鞋子。小娃娃的脚丫子最是娇嫩,正当学步的时候,一定得保护好。”
“太守,这是我做的宝盒。按下这个机关,就会有一只木头小鸟蹦跳出来,很是有……趣。”
“哇……”
秦洛被吓哭了,扑进秦长生怀里。秦长生抚摸她的背,轻声安慰着,目光扫过围绕在她身边的黔首,唇角漾开一抹和煦的笑。
薛采默默退到最外围,走出十来步后,又一次回首望向这一幕,不知怎的,脸上有了湿意。
回到客栈,杂役说有一封书信帮她放桌上了。薛采道了谢,回房间一看,果然是她师兄的字迹。
当初,少年像押解货物一样把她交到了陆哲翰手里,确定她毫发无伤后,陆哲翰又付了一大笔银两。薛采并不想和陆哲翰去梧州,只想着四处游历多长些见识,顺便理一理烦乱的心情。
陆哲翰也不强求,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薛采每次的落脚点都必须寄信告知给他。
薛采想了想,答应了下来。
所以这三年,她只和陆哲翰通过书信。
第63章
乍暖还寒之时,梧州陆府的老太太害了一场风寒,病情时好时坏,拖拖拉拉到四月中旬还没有完全好转的迹象,反而日益严重起来。
陆老太太的虚弱与憔悴是府上人见所未见的。
大伙儿当面不敢明说,私底下都认为那是心病所致。至于什么心病,陆老太太衣食无忧,身边也不缺机灵懂事之人伺候,值得她如此牵肠挂肚,焦心如焚的唯有孙儿陆哲翰的婚事了。
眼瞅着数年过去,陆哲翰二十有五,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同侪都陆陆续续娶妻生子,而陆府始终不添新人,陆老太太的心病才越积越重,随着风寒彻底爆发。
一个人缠绵病榻久了,难免情绪消沉,性情乖张。陆老太太忍受了一个多月的苦药后,再也不肯多喝一口。每次送药来,非得发一通邪火,不是把药泼了,就是把碗摔了。
这可急煞了陆振业,天天围着老娘转还不够,破天荒操心起儿子的婚事来。换作从前,陆哲翰的事他极少会插手,一来无心管,二来管不住。
洞察到老娘的心思后,陆振业开始旁敲侧击,甚至联络了几位家中有待嫁闺女的老友,打算亲自操刀,为陆哲翰谋个好姻缘,顺便尽一尽为人父的责任。
陆哲翰自然也看透了他奶奶的心思,一面与陆振业切磋过招,游刃有余地挡掉了几回相亲局,一面给远在怀朔郡的薛采去了一封急信。
薛采到的比预想中要早,豪爽痛快地答应了他的不情之请。
当陆哲翰领着薛采出现在陆老太太面前时,恹恹欲睡的陆老太太登时来了精神,还没等陆哲翰介绍,就拉过薛采的手,让她坐在床畔,一个劲儿打量,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好像薛采是块稀世珍宝,永远也看不够。
薛采被瞧得浑身不自在,饶是这几年四海漂泊脸皮练厚了些,也遭不住这样长久的注视,出声道:“老夫人,在下薛采,与师兄同在名儒李若鸿门下求学。”
这寥寥数语,轻而易举掳获了陆老太太的心。本来只要陆哲翰肯带个姑娘过来,管她贫富、贵贱、美丑,陆老太太心中的怏怏不乐都会一扫而光。
更何况,陆哲翰带来的不是旁人。
拜在李若鸿门下,说明这姑娘才学匪浅,不错,不错。
同门师兄妹,那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关系了,彼此知根知底,甚好,甚好。
左瞧右看,陆老太太当真是挑不出一点瑕疵,越看越觉欢喜,轻拍薛采的手背,一迭声夸赞道:“好,好,好孩子。”
又嗔怪似的瞪了陆哲翰一眼,“有这样的妙人,为何要藏着掖着,害我老太婆平白无故生了一场大病。你以为,你家奶奶还经得起多少折腾。”
陆哲翰朝薛采投去一瞥,充满歉意地笑了笑,薛采也恰如其分地露出一丝得体的微笑。
这时,一名婢女把今日服用的药汤端了进来,战战兢兢地杵立床前,不知如何开口劝说,良久才道:“老夫人,该……吃药了,凉了就更苦了。”
薛采瞧出了婢女的胆怯,轻轻挣开陆老太太的手,拿起药碗,柔声问道:“老夫人,今日由我服侍你可好?”
陆老太太喜逐颜开,“好,好,真是个好孩子,会讨人欢心。”
大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陆老太太收起每日都会发作的怪脾气,痛痛快快将药喝了个精光,然后神色慈爱地与薛采拉起了家常,问长问短,似乎对薛采身上任何事情都感兴趣。
聊久了,大伙儿都担心陆老太太累着,好说歹说才把她劝动了,躺下歇息。
从陆老太太房中离开已近晌午,薛采之名如一阵狂风刮遍了整个陆府,俨然成了这一家子的救星。
陆振业为了帮儿子寻觅佳偶,碰了数不清的钉子,正一筹莫展,不想问题迎刃而解,实在是喜不自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