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娥不理他,只冷哼一声:“关司令,你先看看再说。”
关兴国叹息一声,低下头快速地把孙秀娥给他的那几张草纸翻了一遍。
余桃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害怕自己大话在两位前辈面前已经说出去了,关兴国却不同意。
说实话,余桃对自己的想法很不自信,毕竟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计划,而且这份手写的计划,现在竟然还拿到军区的大领导这里,等待他的审阅。
余桃听刘青松说过关兴国的事迹,一直以来打心眼里敬佩他。
眼前这个人简直是一个行走的功勋章,他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战役,可以说华国的建立离不开他们这一批老革命家的贡献,甚至放在后代,关兴国是能够写在历史书上的存在。
现在,余桃这个从乡下来的小小童养媳,竟然亲眼看到关兴国,还跟他面对面,自己写的东西竟然还能被他亲自翻阅,余桃怎么可能不紧张?
她握了握放在膝盖上的手,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关兴国不知道余桃这个小辈心里的想法,他把手里的几张纸大致翻了一遍之后,抬起头诧异地看了孙秀娥一眼,又从头开始看起。
孙秀娥一直在一边用余光关注着关兴国的神态,见他这样,忍不住有些得意地笑道:“咋了,老关,看完你还说我是瞎折腾啊?”
孙秀娥对余桃的那些想法很有信心,她知道老关看完一定会动心,所以一开始就拉着余桃过来。
能让关兴国这个老顽固改变想法,孙秀娥心里就跟大伏天喝了甘甜冰凉的井水一样,真是浑身都舒爽。
这次轮到关兴国懒得搭理孙秀娥了,他埋头把稿子看完,一边看一边思考着可行性。
余桃的计划书,并不是盲目的,她思考了方方面面的困难。
这份计划一开始的确是一份促进军嫂进步的计划书。
第一则她就写了,想将军嫂的思想课改为扫盲课,让孙秀娥请一些有文化的人,甚至是有文化的军嫂来长期充当老师,给其他不识字的军嫂扫盲。
扫盲要根据军嫂的实际情况来,军嫂们不需要通过扫盲成为大文豪,她们只需要会认写生活中常见的字,比如大白菜多少钱一斤,布匹,厕所,招待所等等生字。
除此之外,军嫂还需要掌握简单的算术运算,能够确保她们生活中计算自己家庭中的财务支出。
把这些切实的,军嫂需要的东西教给她们,并且实行奖惩措施,学得好的有奖,甚至登上光荣榜,学的不好的没有奖金,惩罚竟然只是檫黑板类似的小惩罚。
不过,光学得好有奖金这一项,就可比孙秀娥搞那些劳什子思想教育课要好多了。
关兴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这份计划书上把支出成本,甚至是预计开课时间长短都写了下来,关兴国看了忍不住点头。
成本很低,只需要五六十块钱,开课时间只需要两三个月,军嫂若是都扫盲了,对军人也是有好处。
这还仅仅是余桃的第一个计划,后面余桃还写了,军嫂扫盲过后,甚至是扫盲期间,军区要尽可能地增加军嫂的工作机会。
让军属们有了不靠别人就能活下去的能力,让她们挣到钱,比什么大道理都实惠。
军区里不少军人家庭其实并没不富裕,尤其是家庭在偏远农村,丈夫军职又不高的军属,生活其实很拮据。
家里孩子多,光每个孩子身上的支出就是一大笔钱,丈夫挣的钱还要寄回家一部分,哟用来孝敬父母,她们又没有任何收入,只能靠着委屈自己,让家里的孩子和丈夫过得更好。
关兴国看到这里眉头一皱。
军区坐落在山脚下,离城镇比较偏远,出行不易。
那些当兵的还好,每天都有训练任务,可是军嫂的活动范围只有家属院那么大的一片地方,有的军嫂来这两年都没有出过家属院的门。
生活单调,更别提有工作的机会。军区想给她们找工作也找不到啊。
这是切实存在的问题,关兴国这个日理万机的司令都能想到。
余桃这个军属把这一点看的更明白,她提了一点小意见,军嫂走不出去,妇委可以在军区有限的环境下,给军属们创作更多的机会。
比如由军区联系外面的工厂,接一些散工回来,哪怕糊火柴盒也行。糊火柴盒每个月也能挣到一些钱补贴家用。
可是问题又来,许多家属就算有了工作机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出来工作。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生了一连串的孩子,大大小小的离不开母亲的照顾。
余桃针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
她想让军区抽出一个房间办托幼所,专门哄2-6岁学前期的孩子,这样既把许多军属从孩子身上解脱下来,又创造了几个工作的机会。托幼所老师的工资可以直接由每个孩子的“学费”来补贴。
除此之外,余桃还写了很多想法。
比如靠山吃山,小兴安岭山脉上有许多药材,是天然的宝库。东北这里以前人流量小,人烟罕至,小兴安岭山上的中药材几乎是爆满的状态。
白家是中药材发家的,余桃小时候跟着小少爷,耳濡目染也认识一些中药。
她去过山脚发现仅仅在山脚下,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就长得到处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