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页
    写起乡土文学也很得心应手。
    很快就写了三两千字。
    ……
    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大家很快收拾好各家碗具,回家午休去了。
    当然了,说午休,其实也基本没有人睡觉,大家都是在家里忙一些自家的事,稍微拾掇一下家里面的自留地,喂喂猪什么的。
    乔庸家
    主卧里,王桃小声说道:
    “老乔,你说咱们要不要把娘给接过来照顾啊,娘今年都已经有八十岁了,让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外面住着,实在是感觉有些不放心啊!”
    “我也想,可娘不愿意怎么办?
    不对,你过去十几二十年也没说要把娘接回来住,今天怎么了?”
    乔庸感觉很是奇怪的问道。
    “你这话说的!
    过去我不是想着娘身体还能动弹,我们没必要去打扰她老人家!
    可是娘今年都已经要过八十大寿了呀,这么大岁数,要是还一个人独居在那屋子里,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万一出了点什么事都没人知道,也不能及时照顾不是?
    我娘家的村子,王老癞一个人独居,知道吧,他就是前段时间晚上睡觉不知怎么摔了一跤去了。
    尸体臭了别人才知道!
    娘那边我虽然每天早上都去叫她一遍,看看情况,可……”
    有些话,王桃她也不能说的太细不是,只能囫囵的说着,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彼此是什么意思。
    乔庸赶紧坐起来:
    “你说的也对,等会晚上下了工我得去我娘那边问问她老人家!”
    “嗯,你下了工就去!
    对了,要是娘那边愿意搬到我们这边住的话,那娘的屋子是不是就空下来了,你说,空下来的屋子能不能跟娘商量一下,让她大玄孙狗子先在里面结个婚!
    家里实在是没地方!”
    直到这时,王桃才算是真的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她想要老太太的房子给自己的曾孙做新房。
    家里二十几口人住的实在是太挤了,最近这些年虽然也搭了点泥土屋,可做新房的确拿不出手,哪比得上老太太那边住的砖屋?
    第28章 六零农家太婆婆(5)
    王桃想的也很清楚。
    她现在儿媳孙媳都有了,很多事情都不用自己去做了,就算把老太太接过来,那也是让自己的儿媳妇、孙媳妇帮忙照顾,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都是吃公家粮食,老太太在家住着也不浪费口粮啥的。
    接过来就接过来呗。
    还能赚老太太一套房。
    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
    乔庸的脸色却变了,抬手一巴掌拍在了王桃的脸上,愤怒道:
    “我就知道你没这么好心!
    你连我娘最后一套房子都要惦记着,家里房子不能结婚吗?
    你难道不知道那房子是我娘给我三弟守着的吗,我娘一辈子就惦记着这件事了,你是要挖她心啊!
    我这做儿子的没本事,不能让她安度晚年,怎么还能……”
    说着说着,乔木黝黑满是褶子的眼角不由渗出泪来。
    “你敢打我!
    你那三弟都已经失踪四十多年了,骨头都不知道烂哪去了,有什么值得守的,你也不看看家里面人挤人挤成了什么样子,你那几个孙子结婚都已经结婚十七八年了,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了,现在还只能在一张床上睡,中间只能隔个窗帘!
    家里有时候转个身都困难!
    你没想过这些!
    你娘一个人住三四个屋子,她根本就住不过来,更何况,屋子给她玄孙结婚又怎么了,你以为我想去算计你娘的房子,可是你曾孙狗子看中的杜鹃家要砖房结婚,不愿意呆在那个泥屋子里面!
    那怎么,我跟你搬到泥屋子里住,把现在住的这屋子给他们结婚用,可是现在让了,那回头二狗子他结婚怎么办,二孙子,三孙子家不愿意怎么办,我能怎么办?”
    说着说着,王桃也不由放声大哭起来,贫贱夫妻百事哀,说的大抵就是如此,平日生活中要发愁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事看着好像十分容易解决,只要有钱就行,可关键的是拿不出钱来啊,一文钱都能难倒英雄汉,更何况他们。
    他们家家里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又各有三个孙子,而且都结婚了,这就是十对夫妻了呀,大孙子的儿子今年也十六该结婚了。
    可是家里面总共只有五间瓦房和五间泥屋,可想住的有多挤。
    那真的是结了婚,也没办法跟父母分房住,或者说两兄弟两对夫妻,只能住在一间屋里,孩子还得跟两夫妻住在一起,都难啊!
    “可……可那也不能算计娘啊!
    老二家三个儿子不也住下了!”
    乔庸也被他媳妇的哭声给镇住了,不由放缓了声音,懦弱道。
    “老二家虽然有三个儿子,可是人家也只有四个孙子啊,而且他们家都已经分家了……”
    王桃哭声没止,边哭边说。
    “分家了,要不我们也分家?”
    “你……你气死我得了!
    人家老二家分家,那是因为他们家在镇子上得了笔意外之财,能给他们家三个儿子起房子,我们家要是分家,你让孩子们住哪里?
    住田里吗?
    你能给他们分多少钱起房子?
    给,你看看,攒了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都在这呢,你看看,你看看一人分能分几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