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人的廷试足足持续了好几日,进士科三试,三试定去留,前两日淘汰的人数便已经过了半。
十名穿朱紫公服的主考官与其他考官聚在一个房间中锁院阅卷,将三试成绩按名次分等排列出来。
主考官将几个下属召集,“将有名流推荐的卷子先找出来。”
“喏。”
“崔侍郎,”绿袍拿着一份卷子凑拢俯下身,“这个人先前的帖经与杂文无一错处,字也写的端正,可就是最后试策写的平平无奇,句式倒是无误,下官看着内容,好像有些不大精明的样子。”
礼部侍郎崔挹看着策文上的名字,“此人莫不是个书呆子?”
“他是长公主推荐的人,下官在礼部多年,还从未见过有人能得到长公主的推荐。”
礼部侍郎看着卷子上齐整的字迹,“句式工整严谨,这个人是不是在刻意隐瞒什么?”
“是不是隐瞒,总要排序的,公主推荐的人,这咱们该如何排?高了,又显得太过刻意,低了又怕得罪长公主。”官员忧心道。
“将他排到前十最后一位,”崔挹将试卷放下,“剩下的就交给皇太后殿下钦点。”
官员大悟,称赞道:“侍郎高明。”
作者有话要说: 高宗殿试时张九龄高中是旧唐书的记载(但是别的记载里,张那个时候好像还没出生。)也可能是我理解有误。
正式场合称陛下,皇帝亲近的人还可以称他为郎,正式场合自称朕,平常多用我、吾(所有人皆通用的自称)
皇室内部称呼与寻常人家无异,正式场合和大臣同称。
第32章 避锋芒
最后一试考完,贡举人悉数出宫,与前两日相比,最后一日出来的人脸上则是满怀信心的春风得意之姿。
从大殿内走出,王瑾晨站在殿庭回首望着气势恢宏的洛城殿,“今后又该如何全身而退呢…”
“王贤弟!”王瑾晨被人从身后突然拍了一下,下意识的缩了身子,“贤弟望着大殿,是要拿殿试的头名吗?”
“阿兄说笑了,瑾晨怎能拿得了头名。”
“越州官学里就数你最用功,连前使君李尚书都称赞你的文章写的好,咱们越州可不缺才子,放在京城也差不到哪儿去,况且,”同州的举人左右瞧了一圈凑近王瑾晨用胳膊肘轻轻推了推道:“况且你不是有长公主推荐吗。”
王瑾晨瞪着眼珠子侧头,不喜反忧的喃喃自语道:“这件事传的这么快么?”旋即又回想起了那日在酒楼与长公主的见面,“看来这局,我是无论如何都跑不开了。”
举人眯眼笑道:“这次的主考官里有几个相公可都做过公主的老师,到时候你中了进士做了大官,可要记得你的同乡。”
王瑾晨合起袖子微微点头,“一定一定。”
等待了许久的小环将一匹棕色的骏马牵到王瑾晨跟前,“郎君,我猜您肯定会留到最后,所以我前两日都没有来。”
“是是是,就数你最最聪慧。”
小环牵着马停下,绕到王瑾晨跟前叉手弓腰道:“那小奴先恭贺郎君喜登龙门。”
“还未放榜,道什么喜。”
“郎君自幼学儒,经文诗书倒背如流,帖文自然是小菜一碟,至于杂文与策文,对于郎君来说也肯定不是难题。”
“策文我没有认真写。”王瑾晨握着缰绳道。
小环差异的扭过头,不明所以道:“为何?郎君可是等了足足一年之久好不容易盼来了机会。”
“我有长公主的推荐定然不会落选,若我策文再次提名他们一定会将我排在最前头。”
“前头还不好么?若被皇太后看重就不用到吏部复试了。”
“我当然想越早做官越好,可是…”王瑾晨心里突然担忧了起来,适才连同乡举人都知道自己是受了太平公主的举荐,外面的风声定然也传进了宫,传到了那位耳中,“树大招风,我不能太过招摇,否则日后一定麻烦不断。”
临上阳宫的洛水边,一匹黑色的马正低头吃啃食着岸边的野草,婢女站在马旁侧头注视着从宫城南门口出来的贡士,“姑娘,贡士们都出来了,不过好像没有他们说的有上万人之多。”
“三试皆定去留,前两试便要送走不少人,否则进士科又怎会成为最难考的常科呢?”
“奴好像看到王公子了…他竟然也留到了最后一试。”婢女眼里似在惋惜。
“名流推荐,还是国朝最为尊荣的长公主,便是白卷也能留到最后吧。”
“没有想到长公主竟然会赏识他。”婢女有些不可思议道。
--------------------------------
分数评定下来之后,十位主考官将前十名考生的卷子进呈皇太后,“臣等叩见皇太后殿下。”
皇太后转过身子正坐道:“今年的进士如何?”
“及第者远超往年,足有数百人之多。”紫袍官员回道。
“好,好,辛苦诸卿了。”
“殿下,这是臣等商议评定出来的进士科前十贡士,请殿下御览。”
内官将十份卷子转呈至皇太后的桌案前,“让吾瞧瞧青年才俊们的策文。”
几个官员相视一眼后礼部侍郎崔挹躬身缓缓走上前,“殿下,十名考生里各有所长…”
皇太后从众多摊在桌案上的卷子里一眼相中了最后一份字迹最为工整的文章,“这是何人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