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板在心中不停地祈祷:在在在,千万要在。
结果接电话的人却表示王老师有事下乡去了,具体前往地址,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不清楚。
简直要怄死人。
可怜陈老板只好退而求其次,试着打冯丹妮的手机。这事也得碰运气,有信号时就有,没有的时候也没有。
大概是老天爷觉得陈老板太可怜了,没有再让她扑空,电话响了几声之后,那头就传来了冯老板懒洋洋的声音:“喂——”陈凤霞迫不及待:“丹妮,你帮我个忙,就是徐雨丹拍摄MV的那个鱼塘,我看着能种水稻。你知道具体位置吗?要是碰到王技术员就跟她说一声啊。”
没想到冯老板打着呵欠道:“你直接跟她说吧,她就在我这边。”
陈凤霞下意识地问了句:“她在你这里做什么?”
话出口了,陈老板才觉得自己傻,王技术员是指导专家啊,人家在一起不正常的很吗?
可惜冯丹妮同志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居然轻飘飘抛出一句:“睡觉。”
我屮艸芔茻,真是草泥马奔腾,非得天崩地裂的节奏。
陈凤霞口中有千言万语要倾泻而出,那边电话已经传来王技术员富有个人特征的冷淡不耐烦腔调:“什么事?”
“就是那个鱼塘,可以种水稻。”陈老板赶紧正经起来,“拍MV的那块鱼塘,具体位置你问冯丹妮吧,我感觉能种,面积不小。”
“哦,那块啊。”王技术员声音冷冷淡淡,“秧苗已经育好了,昨天下的水。”
陈凤霞傻眼了:“那,那你怎么不说一声?”
王技术员奇怪:“到秋天才能收获呢,我现在说什么?”
陈凤霞要跳脚,大姐你说什么,当然是得告诉我事情进展情况了。我这边还望眼欲穿呢。
王技术员还是get不到她的点,但大约是觉得这算是金主爸爸,到底没过于冷漠,而是简单说明情况。
这边是山区,大部分水池的水都叫望天水,全靠下雨才有水,鱼塘换水也不容易。当地人养鱼都是靠EM菌或者光合细菌来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但是因为人工喂养饲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上天气炎热,水中的氨硝化氮远远超出了鱼的承受能力,严重缺氧啊,鱼就死的厉害。
说这些是因为养殖户想要求助当地农科院寻找好办法解决困境,听说省城有专家经常下乡就主动去乡政府想要堵人。他连着一个礼拜,可算是逮到了人,就将能种植水稻的池塘送到了王技术员面前。
“我看面积可以,现在又差不多能种植晚稻了,就在他的鱼塘做实验。”王技术员完全不像陈凤霞一样激动,“等试验成功了,我再想本办法多种几个池塘。”
“不要等!”急性子的陈老板哪有这个耐心,“请现在就开始种植。种水稻,种空心菜都可以。待到秋收过后,请继续种水芹菜和冬小麦。有多少池塘就种多少,千万不要耽误时间。”
她豪气万丈,“这个支出都算在合作社的账里,我来出。”
哇,到底是最近花过大钱的人,所以很有破罐子破摔,完全无所畏惧的意思。
真是不怕亏本啊。
第390章 云上农场
也许是大山里生活节奏缓慢,山民们对于既往城里的专家教授下乡指导农业生产的历史还记忆犹新,接受程度也高。
也许是大山里死水鱼塘养鱼成本高,困难多,望天收实在不容易;焦头烂额的养殖户们索性死马当成活马医。反正秧苗是农科院提供,反正山间的竹子到处都是,谁都能砍了用,反正做浮床用不了多少钱,反正大家都是穷忙,不在乎多花些时间。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王技术员的大力推动下,涌泉县二十七家养殖规模达到五亩以上的鱼塘都开始了水面种植晚稻。
这事不费神。按照王技术员的要求,秧苗下了水之后就基本上采取放养模式了。施肥?不存在的,本来种它就是为了吸收水中过剩的肥料。打农药?不考虑,用了农药岂不是要毒死水里的鱼。
呃,就是如此望天收,全看老天爷如何继续下去了。
陈凤霞一天一个电话,完全不计较现在手机通讯费居高不下的事实。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她现在都想亲临现场,好好看看这高山上的秧苗在碧波间摇曳的美景。
花郎的那幅刺绣作品挂上网之后,引起了不少关注他的网友的注意。还有人奇怪这副作品怎么没标底价,难道以一块钱起拍?
花郎却表示这幅绣品他不卖,因为是他梦想的家园。等到梦想成真了,他要把这幅作品捐给博物馆,永远免费给人看。
网上立刻一阵哈哈哈,这个小绣花郎的口气好大,这是在暗示大家赶紧来投资他吗?以后,他的作品可是要被博物馆收藏展览的。
还有人好奇他梦中的家园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他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用的魔幻手法吗?那一片金灿灿的,到底是鱼塘还是稻田。
花郎激动地敲击着键盘,仔细描述鱼塘上种稻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到江海以后连打字和上网都一并学会了,好方便与外界沟通。
有的时候,他会在网上直接接定制的单子,有的时候,他还会用网络写电子邮件发到他们乡供销社的邮箱里,让社员帮忙打印出来交给邮递员,带回家念给阿嬷和阿爹阿妈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