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三嫂家的小英当年好像是上了幼儿师范,毕业后先是在江海的私人幼儿园干,谈了个本地的男朋友,两人感情很不错。陈凤霞还在街上撞过两回他们压马路。
她男朋友一点儿城里人的傲气都没有,跟着小英喊陈凤霞婶婶,大大方方的,丝毫没觉得这样的亲戚丢人。
那个时候,陈凤霞都等着喝这俩小年轻的喜酒了。
但男方家里头嫌弃小英家在江海没根基,爹妈不同意,最后两人还是散了。
后来小英就回了老家考了个镇上幼儿园的编制。此后结婚生子,人生也是顺顺当当的,似乎没什么不好。
只是这人吧,有的时候只要稍微站高点儿,情况好点儿,选择的范围就能大许多。
三哥跟郑国强一块儿喝酒的时候,就说自己对不起姑娘。
要是他家在江海有房子,扎了根。说不定姑娘也就能留在江海,跟那个小伙子成了。
他不怪飞了的女婿家势利眼。结婚这种事向来都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有女儿的人家不想女儿跳火坑,讨媳妇的人家也不愿意自己扶贫啊。
谁心里头没杆秤呢?
第63章 突然不习惯
现在千载难逢的买房机会就摆在面前,陈凤霞当然得撺掇三哥三嫂两口子买下来。
她再一次强调:“这可是人家银行的内部房,否则无论如何也不是这个价钱。现在村里头盖栋楼房也不便宜了。”
三哥点头感慨:“可不是吗,前两天我回家割稻子的时候就听讲了,这几年盖房子的人多,那砖头钢筋的价格都嗖嗖往上涨。跟前几年比又翻了一倍的价。这趟我回去,瞧见好几户人家都在盖楼房。
我大哥家还抱怨下手晚了,人家窑厂的砖头没人都买不到手。
也不晓得是什么黄道吉日,大家都急着盖楼房。”
陈凤霞看到哪儿来的黄道吉日,估计是可能拆迁的消息已经提前泄露出去了。
外面都以为村里的人反应迟钝,实际上在捕捉某些信息方面,村民敏锐的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有人带头盖房子了。
他们家郑国强还被亲娘跟大哥赶出了村子,就为了霸占他家的宅基地。
这一桩桩事情说明什么呀?说明现在是盖房子的好时机,再不盖就晚了。
周围人都开始盖房子了,那不明所以的人也会跟风。总不好四周全是楼房,就你家变成洼地,看着也不像回事啊。
反正农村人有钱了,家家起小楼房是风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才是小康。
如此一来,可不得全村都忙着盖房子吗。
陈凤霞笑道:“三哥你说的没错。既然这样,你们还不如早点在江海把房子买下来,小英跟着你们才是正理呀。说真的,现在贷款25年,一个月还不到300块钱,你感觉可能压力比较大。但说个实话,在江海安个自己的家,真比什么都重要。”
说实在的,要不是她家郑国强拦着,她现在手上的余钱的确不多。她都想再来一套房子。
贷款35,000,25年,一个月还款才200来块钱,真是老天爷塞钱到自己手上。
三哥又开始搓手,看上去有些犹豫:“那个让国强担保,不会不好吧?”
郑国强笑着点头:“三哥,你跟我客气什么?外人我信不过,你我还信不过吗?你要是感觉过意不去呀,你这个礼拜有空的话就过来帮忙搭把手,我要在院子里头起个雨棚。咱们就当是互帮互助了。”
三哥的脸色这才松快下来,立刻点头,拍胸膛保证:“没问题,礼拜六我一准过来。”
时候不早了,既然已经敲定了买房的事情,三哥两口子也不多耽误,赶紧告辞出去。
陈凤霞还担心:“这个点儿有公交车吗?要不干脆在家里头住一晚吧,明天一早再搭车回去。”
三哥摇头:“没关系,我骑着自行车呢。”
陈凤霞下意识地咋舌:“这多远啊?大晚上的,别折腾了吧。”
三哥三嫂却坚持,一人骑车,一人坐在后座上,两个人一辆车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陈凤霞扭过头,瞧见丈夫正盯着自己看,不由得奇怪:“你笑什么呀?”
“我笑你我前头骑车上下班时,你怎么没觉得我吃不消啊?”
陈凤霞一愣,还真是的。当初丈夫在工地上做工时上下班还顶着大太阳呢,她居然也觉得骑车来回理所当然。
现在不行了,钱是能把人养酥的。现在无论如何她都不能再让家里人吃这么大的亏。
陈凤霞抬起头来笑:“行啊,我从今往后多心疼你,总行了吧?把你放在心尖尖上疼。”
郑国强面上泛红,嘴里头嘟了一句,扭过头去,倒像是不自在的样子了。
陈凤霞好笑:“你又怎么了?难不成还要我把你揣到口袋里头疼?”
“又说鬼话,我琢磨三哥的话呢。村里头的人都在忙着盖楼。”
陈凤霞担心他会想起他妈跟他大哥的糟心事,赶紧开口道:“随他们去呗,咱们现在有4栋楼呢。”
其实第4栋还没来得及开始盖,人家建筑队也得要时间干活。但合同签好了,钱也到位了,就等着房子开工吧。
郑国强斜了老婆一眼,开始批评对方:“你还是我们家的老板呢,怎么一点意识都没有?”
陈凤霞莫名其妙挨了diss,直接翻白眼:“什么意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