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娅说着说着词穷,但很快她松了口气,因为她发现自己不需要再说下去了。
沃尔夫先生已经睡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先生,请问这是您要的哄睡服务吗?
第48章 诺奖,上火,玫瑰花
2507年12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揭晓,获奖者为尤里茨·皮克西西。
评委决定将这个奖项授予皮克西西,表彰他在发现鐖元素、以及鐖元素杀灭病毒方面的贡献。
舆论骂声一片,他们认为皮克西西是将地球百分之六十的陆地变为荒漠的罪魁祸首,是挑起第二次星际大战的元凶。许多其他领域的诺奖得主甚至不愿和他同台领奖。
与此同时,也有人用“学术无罪”为皮克西西辩护,认为这场灾难只是当时在地球享有霸权的国际联邦的罪过,而皮克西西在战争后期甚至为“癸酯防御”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地球保住了百分之四十的有效土地。
更有激进者,认为地球和达鲁星之间本就终有一战。如今地球虽大半沙化,达鲁星却也是苟延残喘,双方已都没有再发动星际战争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和平。
但反正,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法否认,地球的未来还是要依靠这个胡子花白的蹒跚老头。
这次诺奖风波再次把皮克西西以及他的私人研究所推上了风口浪尖。
即便拍摄设备不再先进,地球人口大量减少,媒体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皮克西西研究所是他们时常光顾的地方。
娜塔就被他们干扰得迟到了三分钟。
“抱歉米勒先生,我本来是能……”
托马斯懒得听这些,指指反应釜打断她:“去守着,迟到不用跟我解释,扣你工资的又不是我。”
娜塔就气鼓鼓地放下包包,依言去守反应釜。
她也是很佩服,米勒先生似乎总能踩点到,一秒不多一秒不少——不管遇上了什么突发情况都是这样。
一小时后,研究员们早已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研究所门口也不可能等到什么愿意接受采访的人了。然而透过窗子,娜塔还能看见记者们打着太阳伞守在沙地里。真是为了绩效命都不要了。
研究所这面朝沙漠、背对居民区的选址,也是皮克西西先生决定的。虽然研究员们的生活艰苦一些,但一个化学研究所确实不适合建立在住宅区内部——脆弱的有效土地已经无法承受任何一丁点的化学污染。
每当想起这些,娜塔总是觉得皮克西西先生很可怜,他明明都是为了地球,明明毫无私心地为人类的未来着想,但他在一些人的舆论中又好像是恶魔的化身。
但米勒先生也和她说过,她会这么想是因为她很幸运——她祖辈生活的地方,正好在癸酯防御区内部。
她的朋友亲人都没有受到直接伤害,那么她当然对皮克西西、对当时的参与者们没有仇恨。
但是不幸的人也有很多,他们或许得到了进入防御区的机会,却不得不静候自己的至亲至爱在防御区外化为沙土尘埃。
每当米勒先生说这些时,脸上总是挂着自嘲似的浅笑,语气里又充满对逝者的悲伤。
他是纠结至死的矛盾肚肠。他毫不掩饰自己对皮克西西的浓浓恨意,目光却又暗含对昔日导师的深深敬爱;他对自己所做过的追悔至极,却又并未离开皮克西西身边,而是试图通过和皮克西西合作“绿植速生”来弥补自己的滔天罪孽。
随着对米勒先生的了解加深,娜塔甚至开始自责自己最初时对他的不敬。
米勒先生当然不可能数据造假,他大概是这世上最希望“绿植速生”能最终落实下来的人。
这么想着,娜塔向托马斯的方向看去,却敏感地发现他试验台上的日记书签似乎换了位置,现在换到了2503年的下半本那里。
她“咦”了一声,问道:“米勒先生,您又开始看日记了吗?”
托马斯看了看自己半露出来的书签,暗叹娜塔眼力不错。
他伸手把日记调转了个个儿,不让娜塔看见:“啊,对。上次跟你聊过之后我想着,既然是当作治疗记录写的东西,自己都不敢看的话也太蠢了。”
娜塔试探着问道:“您这两天心情不错,是因为日记里那个叫米娅的研究员吗?”
没想到托马斯大大方方地说:“是啊,没看日记确实会忘记很多事情。我原本只记得莱斯雪山大轰击发生那几天,我和皮克西西先生不停地吵架的事儿。现在翻了翻日记才发现,那几天米娅竟然也义务出差跑去了辐射区。看来人总是对生活不好的一面印象深刻,可事实上总会有些有趣的事情在不断发生。”
“这很有趣吗?”
“你这么听着当然不觉得,你毕竟不认识她。”每次提起米娅时,托马斯总是浅浅地笑着,但是那语气中的伤感落寞,却是令人无法理解的,“她从一开始就总在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从鐖武刚刚投入研发时就拿自己做实验,后来还千里迢迢跑去南半球——皮克西西始终不主张让任何一个女性研究员进入辐射区,可他不知道米娅早已在第一时间进去过了。她是会这样的,总是没头没脑地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甚至最后完全是无意义的……”
托马斯说着抹了一下眼角,岔开话题道:“不说这些了。你专心些,小心把实验室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