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页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跟我肉麻了。齐桑落挥挥手,潇洒带上车门坐上驾驶位。
    谢行舟给沈橘和齐桑落留够说悄悄话的时间,只在楼下等她。见沈橘回来,谢行舟也从倚着的姿势换回站姿,牵过她的手要表扬:我今天表现怎么样?
    九十分吧。沈橘想了想。
    剩下十分被你吃了么?谢行舟不满捏一下她的手心。
    怕你骄傲,不给了。沈橘嘟囔:你老实交代,突然请桑桑来玩,是不是故意转移我注意力?
    谢行舟愣一下,这次她怎么学聪明了?
    见谢行舟不答,沈橘继续说自己的猜测:你是不是不想我为纪录片的事担心才突然提要请桑桑的?
    之前她过于开心没细想,后来回过神,那不就是谢行舟常用的转移话题手段么。她不聪明,同样伎俩被他用过几次后,也能感觉出违和。
    谢行舟叹息,眉眼间有几分无奈,更多是潋滟如波的柔软。
    我确实不希望你担心,不过,齐小姐总是要请的。牵着沈橘走进电梯,谢行舟替她撩撩耳边的碎发:你这小脑瓜,装那么多让人烦心的事做什么?对我而言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意义在于记录内心,即便美食协会那些人不喜欢,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可是她不想看他付出这么多心血的作品在未播出之际就受到各种负/面质疑。
    见过成片的她知道谢行舟和康导构筑了一个融入感情的细腻美食世界,即便明白谢行舟说得对,应该一切等作品出来再说话,心里还是有些打抱不平。
    好了好了,谢行舟摸着她的头安抚她,这段时间先陪我处理餐厅的事,好不好?
    好吧沈橘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
    ***
    《一蔬一饭》选择视频网站作为播出平台,正碰上某选秀节目大热,一时摄制组分外担忧播放是否会受影响。
    谢行舟自己不在意收视,却要为康导和摄制组考虑,一连几天都在和谢行止谈资源置换。
    置换结果是《一蔬一饭》资源位甚至压过大热选秀节目,吃瓜群众看在眼里,很容易便想到是谢氏从中支持。纪录片顿时吸引一波节目粉丝火力,觉得是谢行舟借机炒作。
    即便有康导坐镇,先前业界的评价加上吃瓜群众们的揣测,使得《一蔬一饭》尚未播出先被看衰。
    但资源已到位,谢行舟不急,每天慢悠悠开车到淮南监工。连公关部都没动用,任由舆论自行生长。
    沈橘印象中,谢行舟总是以慵懒惬意的姿态面对问题。不是因为天性懒散,而是源于掌控一切的实力。哪怕外人看来十分艰难的处境,他也能通过提前布局妥善处理。
    配音甄选的时候是这样,替她解决麻烦的时候是这样,甚至和谢聿扬谈判的时候,他也仅仅露出些许疲态。
    这样的自信和从容是沈橘没有的,让她觉得谢行舟真是像星星一样耀眼的人。
    《一蔬一饭》第一集播出立刻受到相当大关注,首批弹幕显然是前来打卡的吃瓜群众,表示想看看传说中的美食界教皇到底拍了什么东西。
    入目便是广阔的雪域高原,雄鹰飞过一望无际的旷野,也飞过奔涌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九万里长风浩荡,拍碎一山又一山雪花。
    山脉与天际线交际的曲折线条上,放牦牛的年轻人深一脚浅一脚走过,和他的牛群一起化为浩荡天地间移动的黑点。年轻人有一副对着高山原野练出的好嗓子,拎着酒壶放声歌唱赞美卡瓦格博神的歌谣。
    歌声蹑云而上,仿佛在诉说一只宏大的叙事诗。天地无垠,万物生生不息。
    最后是年轻人对着牦牛群展露的笑颜,抚摸着自己的牛儿,豪迈饮一口青稞酒。画面淡出,黑色转场画面上用的是马尔克斯写在自传扉页上的话: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且我们记住的日子。
    接着画面转入晨昏,主角仍是放牦牛的青年,只是从高山旷野间回到攘攘市集,也多了旁白。放牦牛的青年是当地最好青稞酒师傅的儿子,继承着家里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酒坛。生活在高原人,习惯了和青稞站在一起,在岁月中一点点积累独特酿造细节和技艺。
    由牦牛与青稞串成的生活,被问及觉得自己是否能超越父亲时,青年没有直接回答,只腼腆一笑,说真正喜欢青稞酒的人在意的并不是味道,而是和谁喝,在什么时候喝。逢年过节、会见亲友喝下它,从此都是青稞酒里都有当时的味道。
    弹幕刚刚开始还吐槽美食片怎么拍成了大型风光片,随着主线展开,却也逐渐被吸引,陷入食物的故事中。
    虽然是讲故事,纪录片的整体呈现方式却并不矫情文绉绉,接地气的同时又串入打动人心的平实台词。正如它的名字《一蔬一饭》,品味起来皆是令人动容的平凡烟火气。
    在食物表达上,纪录片采取大量通感和意识流手法,目的是将谢行舟能体会到的,远超于常人的味觉体验用视觉形态呈现于观众面前。
    第一集讲自然,也讲生活,贯穿的是谢行舟一向的理念。即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充溢情感的食物算得上是真正美食。一集播出完毕,此前质疑谢行舟的人鸦雀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