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天前穿越过来的,只是没有记忆,旁敲侧击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份,也知道在李承乾这里得宠。
李元吉死时李承乾已经五六岁,他当然知道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孩子。听说自己被李承乾宠爱,鸡皮疙瘩起了一身,恨不得立刻拿起剑来把这个大侄子砍死。
只是称心细胳膊细腿的,太子宫守卫森严,杀死李承乾完全就是痴人说梦。好在连着几天李承乾都没想起他,直到昨天,喊李元吉过去同宫人们一起玩乐。
李元吉凭着身体的记忆勉强应付过去,接着李承乾睡了一觉,就成了徐蛰。
徐蛰喊李元吉上前,他还以为李承乾终于要对他图谋不轨,心里略过很多想法,紧接着又来了皇帝口谕要把他赐死,李元吉心中怨气达到顶峰,就想亲自去见见李世民那个二傻子,结果下一刻被徐蛰保住,兄弟两个相认了。
李元吉活了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有昨天一天来得波澜壮阔。
“大兄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他俩有兵权人脉的时候都没争过李世民,现在更别提了。屈于人下李元吉觉得不甘心,他想不到好的办法,不过他知道李建成的傲气不比他少,又占了太子的身份,说不准能成呢?
徐蛰道:“你看这江山如何?”
李元吉撩开车帘,看到街上叫卖的小贩,还有脸上带着笑的小孩,“还能怎么样?就那样呗。反正都是大唐江山,从父亲手里传下来的。”
徐蛰差点忘了,李元吉不体恤百姓,向来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干脆不跟他绕圈子,直接道:“孤不打算争了。”
李元吉心里也有预感。
如果要挣,就得笼络李承乾的势力,首先要扮演好李承乾。叫李元吉自己说,给李世民当儿子,还不如假装成称心舒服。横竖都是一个死,他可没法跟仇人以父子相称。而且大兄不是李世民的弟弟,而是他的兄长,肯定比自己还受不了。
李元吉道:“我听大兄的。”
徐蛰惊讶看他,“你怎么突然这么乖?”
李元吉怒道:“我难道不听话吗?哪一次我没有听从大兄的劝告?先前大兄诸事瞒着我也就罢了,如今你我二人相依为命,你还看轻我!”
“好了好了,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似的。”
李元吉也不是真的生气,徐蛰一哄,他就老实了。他认真看着徐蛰如今的样貌,“小时候不见得,李承乾长大了我才发现,他和大兄长得倒有五分相似。”
“都是一家人,三胡和世民也挺像的。”
“大兄!”
“好好,孤不说了。”徐蛰笑道。
李元吉也放松下来,他又看了徐蛰一会儿,眼神中是难以掩饰的担忧。
徐蛰在玄武门失踪是只有三十六岁,如今李承乾二十出头岁,气色看上去还不如李建成那会儿。而且他腿脚有疾,听说还生过几场大病,估计就这么顺顺当当地过日子,也没李世民活的久。
要他说,李世民就不该当皇帝,看他生的孩子都是什么样子?没一个身体强健的。
第62章 治世浮华(4)
李世民睡醒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床前的屏风。
这块屏风是贞观二年放置的,至今已有十二年。它的外表和普通屏风没什么不同,却又大不一样。它的材质并不特别名贵,屏风上面写满了字,都是李世民亲笔所书。
屏风上的字并非风月诗词,也不是治国策论,而是各地县令、都督、刺史的所作所为,无论好坏全都记录在屏风上,作为升迁或贬谪的依据。
李世民伸手摸了摸屏风,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有哪个皇帝能像他一样严以律己,慎终如始呢?就算李建成真的当了皇帝,也未必有他做的好。
宫女过来伺候他洗漱更衣,李世民问:“太子今日在做什么?”
太极殿离着东宫很近,昔日李渊住在太极殿,为了方便和李建成、李元吉见面,还把三处宫殿打通。李世民当上皇帝,过了几年才搬到太极殿,住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来的后门堵住。
即便没有近路,两处宫殿比邻,太子那边做了什么都瞒不住。
田琮赶忙道:“回陛下,太子方才叫了銮驾出宫,说是要四处走走,看看百姓民生,自玄福门出宫去了。”
李世民一听就知道不对。
这话要是放在承乾身上还差不多,换成那位可真不一定了。
“可有派人跟随?”
看来陛下没生太子的气。田琮松了口气,“陛下安心,太子殿下这次没耍小性子,带仪仗护卫一个不少,定不会出岔子。”
李世民示意自己知道了,嘱咐田琮等徐蛰回来通报一声。接着就去了大明宫紫宸殿熟悉政务,顺便接待了几个来给太子告状的臣子。
张玄素首当其冲,说了一通太子的不是。李世民也知道,如果昨天的太子要是李承乾,所作所为确实出格,没规矩。可是他极有可能不是承乾,而是自己的兄长,李世民觉得很正常。
这种事情又不能跟张玄素说,只能先安抚这位忠义老臣,允诺了回头一定找太子谈话,总算把张玄素哄住了。
送走了张玄素,李世民松了口气,回来拿着朱砂笔继续批奏折,没过两刻钟,孔颖达又来了。
孔颖达比张玄素怨气还大,因为张玄素告的是昨天的状,孔颖达心里怀揣着昨天和今天加起来的双倍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