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页
    真是一刻钟不看着就开始胡言乱语。
    白果望着红绸,无奈地叹气。
    倒是白术还有心情和她继续掰扯:“这话你当着我们说说就行了,可不能在外面也这样随意。”
    “我知道!”红绸对危险的事有种本能的直觉,她拔腿就往跑,“我去看看午膳怎么样了?”
    白术和白果一样,露出无奈的笑容。
    红绸则和进门的青绸碰了个正着,青绸忙扶了红绸一把,道:“慌慌张张的,你这是要去做什么呢?”
    “我去看看午膳!”红绸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跑远了。
    青绸摇头,进来给王晞行了个礼,道:“太夫人那边准备一个人用午膳,不知道晚膳会不会依旧让您过去相陪。”
    “那中午就随便吃一点。”王晞还惦记着那舞剑的人是谁,道,“做个鸡丝凉拌面好了。”
    这原是蜀中夏日早膳,可她想吃,谁又会管它是早膳还是晚膳呢?
    白果几个笑盈盈地应诺,有的去小厨房传话,重新调整中午的膳食,有的帮王晞收拾桌子,有的陪王晞去了用膳的厅堂,开始帮她卸妆,换上用膳的常服……林林总总的,等王晞坐到桌子前,青绸布了碗筷,一碗油光红亮拌着撕成条的鸡丝、切成丝的黄瓜、木耳等的凉面和一小碗清亮清亮撒着绿色葱花的鸡汤就端到了王晞的面前。
    王晞吃了一口,道:“京城也就这黄瓜还不错了。”
    青绸几个抿了嘴笑,服侍完她用了午膳,又睡了个午觉,王晞下午要继续呆在书房,她们把人交给了白术,这才退下去各自歇了。
    傍晚时分,王喜来回信,说大掌柜已经问了一圈,各大商铺都没有王晞要的千里镜,但大家都承诺会帮着留意和想办法,家里也送了信去,让各处的分店帮着采买了。
    王晞点头,觉得下午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去太夫人那里的时候还跟白果说:“我照着之前二哥给我说的,已经知道哪个方向是东北,哪里是西南了。”
    “恭祝小姐!”白果在心里叹着气。
    自二爷告诉小姐图纸的上方朝北之后,大小姐倒是分得清东南西北了,可若是人站在了院子里,太阳的方向又不明显的时候,给大小姐指路,还是得说“这边”或是“那边”。
    两人一路说着话,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太夫人住的玉春堂。
    太夫人屋里的管事嬷嬷施氏正在门口候着。
    她立马迎上前来,见白果提着个食盒,眼底的笑意更浓了,举止间也更恭敬了:“太夫人今儿一天都没有见着表小姐了,正念叨着您就过来了。快请进来!”
    还亲自给王晞打了帘。
    侯夫人早上过来和太夫人说了会儿话,她们已经知道侯夫人送了两条鲥鱼去了晴雪园。太夫人当然不会馋王晞的那两条鲥鱼,但自从王晞进了府,太夫人是把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亲生的孙女全都靠后站了,王晞若是能想着太夫人,是个知道感恩的,岂不是更让人觉得欢喜。
    王晞去东梢间见了太夫人。
    几个丫鬟正在摆桌。
    太夫人听到响声已经满脸是笑,见到王晞更是高兴,脸上笑开了花似的,慈爱地道:“今天休息好了没有?你大舅母重新找了个厨娘,今天那厨娘做了她拿手的回锅肉和辣子鸡,你看看合不合口味。”
    太夫人是保定人,不吃辣。
    王晞心中五味杂陈。
    善是因果,她并不想和永城侯府的人太过亲近。
    可老太太花白的头发,浑浊的一只眼睛,都让她没办法拒绝这样的好意。
    她哄着太夫人:“肯定好吃。我在家里,也常吃这两道菜。”
    “是吗?”太夫人听着笑得更开怀了,忙让王晞坐下,问她,“你娘喜欢吃这两道菜吗?你上次说,你娘还会做泡菜,她怎么会学做泡菜?她小时候最不喜欢进厨房了。我请了师傅教她和她姐姐灶上的事时,她总是找借口不去的。没想到二十几年不见,她这性子……”
    或者不是转了性。
    是那几年不知道流落在哪里的日子,学会了低头。
    太夫人的眼眶又忍不住泛起了水光。
    王晞暗暗叹气,让白果把食盒提了上来,道:“早上大舅母送了我两条鲥鱼,难得还活着,我让我那边的厨娘做了清蒸,您也尝尝我屋里厨娘的手艺合不合您的胃口。”
    太夫人不再去想那些伤心事,连声说“好”,自有有眼色的丫鬟帮着把鱼摆在了桌上,施嬷嬷在旁边服侍着,递了双筷子给太夫人。
    太夫人用青花瓷的碟子接着,尝了一口。
    没有放盐,肉质保持了鲥鱼的嫩滑,宣威的火腿又烘托了它的鲜美,春笋的新香则掩盖了它的腥味。
    这是太夫人吃过的最美味的清蒸鲥鱼了。
    “好吃!好吃!”太夫人连连点头,话题不自觉地又转到了王晞母亲的身上,“你们那里也能时常吃到鲥鱼吗?家里的厨娘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手艺?”
    第5章 态度
    王晞知道太夫人这是心疼母亲,可这话说多了,她还是不爱听的。
    好像她娘在他们家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难道她娘受的委屈不都是永城侯府给的吗?
    她觉得有些话她有必要和老太太说清楚才好:“我曾祖父就是老饕,因为这个,我们家还开了几个酒楼,其中有一个您应该也听说过,叫春风楼的。等到我祖父的时候,不仅家里南北厨子应有尽有,还写了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