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娘子点点头,打了个哈欠,“当了母亲,我才知道养孩子有多累。真是一点都不得闲。”
李秀琴确实好些日子没见文娘子了。当了母亲,孩子就相当于绑在母亲身上了。要是碰到抱孙不抱子的文人,那更是苦不堪言。
文娘子现在是甜蜜夹杂着痛苦,“可不是嘛。孩子见天地长,我之前做的衣服有几件穿了一回就不能穿了。我不得不给他做大些。”
李秀琴叹了口气,是了,这古代的女人还要自己做衣服。
“对了,我家孩子已经长牙了,我什么时候能给他吃盐啊?每到饭点,我都让丫鬟将孩子抱到旁边吃饭。要不然虎宝看到菜就会馋。”
李秀琴仔细回想自己学过的育儿知识,“过了一周岁再吃。现在吃盐对孩子不好。盐吃太早,孩子会变笨,容易生病,肾也不太好。”
文娘子一听有这么多坏处,吓得不轻,“不吃,我没给他吃。”
两人说话的功夫,吉时到了,大家拿筷子开动,也不必招呼,每个人都夹自己喜欢吃的菜肴。
这菜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吃到六成饱,菜还剩下一半,大伙不由放慢速度。
男人们聚在一块喝酒吹牛,婆子们聚在一块聊附近的八卦,媳妇们聚在一块讲娘家那头发生的事儿,女孩子们聚在一块聊县城漂亮头花,男孩子们聚在一块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棚子里叽叽喳喳不停,等他们好不容易吃完,开始听戏了。
饭菜也不必急着收。等看完了戏,要是有谁饿了,可以继续过来吃。
刚刚吃饭时坐的条凳很快被大伙搬到戏台那边,前三是孩子坐在稻草上,第四到第六排是一群孩子坐在条凳上,第七排至第九排是大人坐在条凳上,最后四排是大人踩在条凳上,从前至后呈阶梯式。
戏台上,两个装扮喜庆的大娘和白面书生咿咿呀呀唱起来。
乡下人听不哪那些难懂的曲目,林满堂特地选了乡间通俗故事改编的小调。讲的是白面书生在树下看书,被大娘误以为是小偷,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滑稽,再加上这戏唱功烂俗,语言诙谐,人物逗趣,情节搞笑,引人捧腹大笑。
小庄村一阵接一阵的欢笑声,很快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本来刘家村开福锅就是本地特色。许多穷苦人家昨晚就开始饿肚子,大老远就跑过来排队吃免费菜。
路过小庄村,听到这边咿咿呀呀好似在唱戏,不由驻足瞧了几眼,这一看就入迷了,直等肚子饿得叽里咕噜乱叫,他们才恍然回过神。
有那尖嘴的闻到旁边棚子里有吃的,就溜进去吃些残羹冷炙。
林满堂等人看到却也没阻止。如此,没过多久,这些剩饭剩菜被这些人消灭干净。
两个时辰后,点的几出戏唱完,天色已晚,大伙才搬着条凳,端着吃剩的碗盘回了家。
第137章
二月开始, 小庄村又彻底忙起来。要说最忙的人当属李秀琴。
全村再加上佃户们一共一千六百多头猪全都等着她敲,从早到晚一个人拿着刀,始终不停歇, 但她很满足, 因为她有种找到以前做外科手术的感觉。
这天, 李秀琴到关屠夫家敲猪,顺便还要教关大郎怎么敲。只靠她一个,很容易错过敲猪最佳时间, 她就想给自己找个帮手,关大郎就是最好的人选。
关大郎本来就是拿刀的好手,教他一点都不费功夫。
关大郎聊起昨儿去别村买猪仔听到的八卦,“我听说附近几个村子也都学咱们敲猪呢。”
李秀琴手里的刀差点没拿稳, “你说什么?”
关大郎又重复了一遍。
李秀琴抿了抿嘴, “很多吗?”
关大郎挠头,“一开始挺多的,但是有两家把猪给敲死了, 就只剩下几家了。只不过他们养得不多,每家只养了一两头,估计是想试试看敲猪会不会真的安份点儿。”
这正是李秀琴当初告诉大家的说辞。那时候外村人也知道她在家敲猪。后来林满堂把养猪法教给大家,也告诉大伙这猪肉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敲猪的缘故。
李秀琴眉心直跳,等他们养过之后,那养猪这事就瞒不住了呀。
关大郎看着她, “大家猜测这养猪法明年可能就瞒不住了,所以就想多养些。”
年底时, 李秀琴统计过, 大家报的养猪数是一千头, 可据她所知, 大伙抱的小猪仔多了好些。
就拿王高来说,他也不急着给两个儿子盖房子成亲,而是在沙地那边又盖了个猪圈,比之前说的多养了三十多头。
中午回家吃饭,李秀琴就将这事告诉了男人。
林满堂好半晌没说话,“咱们这养猪法迟早瞒不住的。”
李秀琴抿嘴,“我知道,但是能晚一年,咱们就能多赚一年的钱。”
这倒是真的,林满堂拍拍她肩膀,“那你明儿告诉关屠夫,让他到了年底去各家收猪,争取把那些阉过的猪都买下来,让他们发现不了猪肉之间的差异。”
李秀琴一愣,咦,好像也行啊,“成,我待会跟他说。”
李秀琴又告诉他一事,“对了,这个月六号,许成祖二弟家嫁闺女,你去吃席吗?”
林满堂拧眉,掰着指头算了半天,不成,晚一个月,还是可以养猪的,“你去让他们家想个法子,晚一个月再成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