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页
    这跟十里村一比,其他的村子简直没法看。
    如此,自然就有大批人削尖了脑袋要搬到这边的村子住。
    同样的,还有城市里一些人听到了消息也往这边来。
    周振华在村里开了会,还带上了项骆。只是项骆全程不开口,只听他们你来我往的讨论。
    要是以前,人来也就来了,可眼下村子正在发展,贸然引进那么多外人进村,万一造成了什么不可调节的矛盾或是其他又该怎么办?谁又能承担的起?
    可要是不往村里引进,当前村里人也确实少了点。
    而且说个现实一点的,女孩太少了。适婚男女的比例严重失衡。村子想要长久发展,繁衍生息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多大小伙子都娶不上媳妇可怎么行?
    可要是只说家里有闺女的才能进来也不像话啊。
    作者有话要说:我知道让二姑母子俩一起做菌包大大们可能不乐意,可大大们要明白一件事,这个文写的是全村的发现,整个村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壮大。如果一开始就只有主角一家吃果子,我就不会让全村都种上蘑菇。
    菌包外包是必经之路,选择二姑是因为她的情况和条件都合适,主角后续还要推出更多的商品丰富发展的
    第63章 第 63 章
    关于是否开放外人搬入村子这一问题, 最后的讨论结果就是没有结果。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后村主任周振华拍板决定,还是匿名公投。
    一户人家一票,找些纸条。把之前竞选村主任的投票箱拿出来, 扔进箱子里然后组织投票。
    那些先前搬进来的家庭就不用投了, 他们投票也没啥意义, 反正只要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家投票。
    刚作下决定, 这时候有人问了句:“那要是合住的,还有离婚的人怎么算?”
    去年寒冬不好过,很多人家搭伙过日子相互扶持。现在虽说入春了,依旧没有分开。
    也有像项燕这样的情况。项燕跟周文树离婚了, 可村里人多数人都觉得他们要不了多久就会和好, 都觉得他们还是一家人。
    那这票怎么算?只让周文树投?那项燕肯定不愿意。自打离开了周文树,项燕因为做菌包振作起来了以后,人也越来越厉害, 要是真越过了她,她完全可能上门来质问她跟女儿怎么就不算一家人了。
    项骆听见这话眉毛抬了抬, 道:“就按法律上算吧。离婚了的话肯定是分开的两家。合住的人不可能是一个户口的。”
    这话有道理, 就这么算了。
    祝炎跟安维都是外面进来的,不过项骆一个人就是一个户口,他们一家是有一票的。
    但是怎么投就是个问题了。这还不能弃权。
    “为什么拒接?”祝炎听了项骆说这件事, 反问项骆。
    额……
    项骆道:“有好处?”
    “什么事都是阴阳两面的,只能说利弊的问题罢了。”
    “说说看。”项骆挑眉。
    祝炎白了项骆一天:“你要是单独算收人和不收人的这两个选项, 这利弊当然就难选了。那就先做一个假设。要是拒绝外村人进入, 以后就真的不会再有人来了吗?”
    项骆一怔,看着祝炎似乎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
    “你是说,就算现在拒绝, 以后也总会有人进来。”
    祝炎点头:“就算都签署了不让外人进来。可要是村里人亲戚呢?要是有闺女嫁进来也要搬进来呢?甚至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进来了呢?”
    严格了进入村子的标准,让进入村子的人成为少数。在庞大的要进入村子的人数面前,就会形成一个利益差!
    这个利益差,就是一个相当充分的获利空间。
    要是有人为了进村,花钱买通村子里来换取能进村的资格呢?
    而且如果进来的还是亲戚,就难免扎堆相互拥护。到时候以后出什么事,大家都是帮亲不帮理的,那就够麻烦了。
    既然这样,还不如开放让外村进入。
    这样虽说进来的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可一盘散沙也比利益交织好太多。
    祝炎带着项骆将思维跳脱出去,而不是局限于事件的表面,这看见的问题就多太多了。
    “既然同不同意的结果都是一样,其实这一次的投票也就没什么必要了。万一都投的不同意,那以后麻烦更多。”
    祝炎摇头:放心吧,投同意的肯定过半。
    项骆挑眉:“何以见得?”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像祝炎这么有远见的。
    普罗大众愚昧的居多。基本上只能看到眼前,做不到瞻前顾后。
    祝炎笑道:“不外乎女儿要出嫁,儿子要娶妻。鳏夫要再娶,寡妇要再嫁。村里的虽说知根知底,可就是根基太深,怕被拿捏。外村的人进了本村没有根基,基本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我要是有个闺女,也挑没有根基的人家嫁过去。要是往后婆家的发展都掌握在自己手上,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向上兼容,能够轻松获得富贵。向下兼容,能够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平娶平嫁在过去是最稳妥的,可现在的话多少都没太大的安全感。
    而且同村的太熟了,适婚的小年轻相互看对眼的早结婚了,剩下的不说相看两相厌,那也是没什么感觉了。
    太需要新鲜血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