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盼儿也笑,“前些时候写了信,估计舅舅没看到。”
“我春节前就出来了,一直在这边,还没看到信。”舅舅过去家在省城,来往的也都是富贵人家,很有些见识,“燕京大学,那可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出了好多的人才,外甥女婿还真有出息!”
作者有话要说:解释一下,有读者说棉被棉絮是需要先弹棉花弹成内胆的,但是滟滟的确亲眼见过用一朵朵的棉花絮棉被的呀!不过,这种絮棉被的本领,似乎只有老年人会了。至于这棉花是不是要先弹好的,滟滟就不知道了。
第132章 要防着点
舅舅来了, 姐弟几个都高兴地围着舅舅说话。
半晌,鲁盼儿才想了起来, “还没做饭呢。”又向舅舅说:“现在形势跟过去不一样了,这次舅舅一定留家多住几天!”
想想上次过来不敢告诉别人,看过几个外甥外甥女儿马上离开了,王铁尺就笑,“今天舅舅不急着走,我们在一起好好说说话儿。”
鲁盼儿急忙做了饭菜,又给舅舅烫了酒,一家人坐在桌边边吃边聊。
“舅舅, 现在就连高考也不看成分了,公社和生产队也再不开□□会, 你和舅妈有没有回来的打算呢?”当年舅舅一家去林场是迫不得已,听说那边是真正的苦寒之地, 伐木也艰辛异常,舅舅总不能一直干体力活儿了,且他每年冬天都要回来干老本行,今年更是留在这里三个多月, 不如就直接把家搬回来。
“盼儿倒是猜到了我的心思, ”王铁尺喝了一口酒, “我本来就是这边的人, 如今年纪也大了, 受不了那边的风寒,早晚要回来的。”
“明天我请假陪舅舅去前进公社看看那边的情况, 顺便再问一下能不能迁回来。”
“我要是回来也不去前进公社。”王铁尺摇了摇头,当初王家在省城开裁缝铺子时,在老家可没少做修桥铺路施粮的好事,可回到老家非但没有得到庇护,反而受了许多委屈。老人过世后,他的心中早没有故乡了,毅然带着家人去了北边的林场。
鲁盼儿看着舅舅沧桑的面容,心里也懂了几分,想了想,“其实舅舅的老家应该算是省城,只是想在省城落户并不容易,不如舅舅到我们红旗九队来?”
“我对这边不熟,而且九队工分很高——越是工分高的生产队,就越不愿意让外人落户。”不过王铁尺也没有想来红旗九队,“我觉得如果能把户口落在省城附近的生产队最好。”
“有道理!”鲁盼儿想了想便明白了,笑着帮舅舅倒了酒,“平时就在生产队劳动,到省城做衣服也方便。”
王铁尺一直做最贵重的皮毛衣服,认识几个有权势的人,把户口迁到省城附近的平平常常的生产队并不是难事儿,“怕就怕搬回来之后又变回去。”
“听杨瑾的师兄,也就是襄平县的县长,他说不会了。”
省城一些领导也这样说,但是谁又能保证呢?王铁尺还是想着要再小心谨慎一些,便也不再提,只笑着问:“丰收和丰美,你们将来是不是也要考上大学?”
丰收丰美早知道要好好学习,姐夫考上大学后,他们更是立志也要考上大学,“当然!”
王铁尺就许诺,“如果考上大学了,舅舅供你们读书。”
鲁盼儿赶紧拦住,“我能供丰收丰美读书;舅舅挣的钱虽然多,可家里还有表哥表姐呢……”
“只要舅舅能做衣服,上大学的钱不算什么!”说到这里王铁尺十分内疚的,当初自己若是有一点能力,应该供大外甥女继续上学的,可却眼睁睁地看着盼儿辍学回家,所以他一定要为丰收和丰美尽上一份力,“你的表哥表姐们在林场学习都耽误了,没有一个能上大学的,现在我让他们都跟着我学裁缝……”
一家人一聊就聊到了很晚,姐弟们第一次听到姥爷、姥姥、舅舅、舅妈、表哥和表姐们的事儿,而他们也将自家的一些故事讲给舅舅听。
梓恒早睡了,鲁盼儿看看时间,“舅舅也歇下吧,这些天在外面做衣服一定很辛苦。”说着让丰美搬到自己屋里,在她房里铺好被褥,又打了水请舅舅洗漱。
看丰收丰美出去了,舅舅降低了声音,“有一句话算舅舅多嘴,可还是要说,外甥女婿上了大学身份又不一样了,老话说‘贵易友,富易妻’,你也要防着点儿。”
鲁盼儿就笑了,“他不是那样的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舅舅年纪大了,见的事儿也多了,也不敢说能看清谁是什么样的人,你留点心眼儿不是坏事儿。”
舅舅是为了自己好,鲁盼儿点了点头,“虽然肯定他不会变心,但若是果真变了,我也不怕——我当民办教师,又会做衣服,带着孩子一样生活得好。舅舅过去告诉我,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对,要是有什么事儿,你就跟着舅舅一起做衣服……”
一时丰收丰美进来,舅舅便说起了别的,“要不是你辍学耽误了功课,一定也能考上大学的,你妈妈早跟我说过家里几个孩子你学习最好。”又告诉双胞胎,“你们别忘记了姐姐是为了你们才辍学的。”
“我们都知道。”丰收丰美已经长大懂事了,“姐姐对我们最好。”
“一家人不要这样说,”鲁盼儿笑着摇头,又解释,“没考上大学也不是因为辍学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