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39页
    李德全心里也担心。他知道中风对康熙的打击挺大的。作为八岁就登基,开创了太平盛世的帝王来说,身体的衰败总是会让人不甘。
    偏这个时候太子还出了那样的事,现在朝堂上又有人想立新太子,康熙心里憋得火是越来越大。
    李德全这会倒是盼着康熙说去哪个娘娘的宫里。有人劝慰两句,总比一个人闷着想东想西的好。
    但他只是个奴才,有些话劝得,有些话劝不得。
    “去毓庆宫看看吧。”康熙出了声,还伴着一声叹息。
    李德全心里一惊,连忙提着灯跟了上去。
    毓庆宫离乾清宫进的很,当初康熙把太子安置在这里,就是为了就近好照顾,甚至吃食都和乾清宫这边一样走御膳房。这是宫里别人都没有的待遇。也可见康熙对这个儿子有多宠。
    然而当初有多宠,现在就有多伤心。
    李德全猜不透康熙为何要去毓庆宫看。自打太子一家子搬走,毓庆宫就大门紧闭,再没人进出,可谓是比冷宫还冷。
    这会天已经漆黑,李德全陪着康熙站在毓庆宫的大门前,后背无端的冒出些冷汗来。
    “开门!”康熙发话道。
    以前毓庆宫的奴才在这宫里都比别的奴才体面。守门的小太监就有两个。每次康熙来,两个小太监都是一脸恭敬的各开半扇门。如今毓庆宫的奴才们却都退回了内务府,不知道会被分到宫里那处犄角旮旯去干活。
    李德全上前用力把门一推,伴着晚风,那门发出吱呀一声,在这寂静的夜里便有几分渗人。
    康熙却仿若未觉,迈过门槛就走了进去。
    毓庆宫里面也是漆黑一片,往日的灯火都熄了。李德全努力把手中的灯笼提的高一点才能看清眼前的路。
    地上散落着很多零碎的东西,大约是在搬离时遗落的,看起来一片狼藉。
    “万岁爷小心。”李德全提醒了一句。
    康熙站着没动,环顾了下四周。天太黑,李德全手里的灯笼照不了太大的面积,其实他也看不清什么。
    良久,康熙还是没动,李德全也没动,就安静的在一旁陪着。他想着,康熙大概是想太子了吧。
    还在太子小的时候,他是经常会陪康熙来毓庆宫的。记得有几次太子生病,康熙更是彻夜陪伴。他作为康熙的贴身大太监,自然也是守在这里的。
    后来太子成大人了,这毓庆宫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康熙也就很少过来了。再有事,都是叫太子到乾清宫去。
    就在李德全还在回忆时,康熙又动了,他径直就往太子的屋子走去。
    李德全连忙跟了上去,等进屋后,他找到烛台,见还有蜡烛,便忙点亮了。
    屋子一下就亮堂了起来,所有的陈设都能看清楚了。可看清楚了,就更让人不好受了。
    博古架上的东西东倒西歪,有些还是康熙以前赏赐的,这会却孤零零地躺在那落灰,已经没人打理了。地上也有不少东西,甚至还有破碎的茶盏,倒了的凳子。
    李德全心里叹气。当时太子直接被押送宫外,剩下的女眷又要两日内搬出宫,可以想见当时有多匆忙,也可以想见那些收拾东西的奴才们有多慌乱。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毓庆宫是被抄家了呢!
    康熙还是一言不发,慢慢地在这屋子里看着,脸上的神情也看不出喜怒。但李德全看到康熙在书案边捡起了一块儿镇纸。
    那是一对虎头镇纸,李德全是认识的。
    太子启蒙,练字,都是康熙亲自教的。也因此,所有的儿子当中,太子的字同康熙的最像。这对镇纸就是太子第一次拿笔时康熙赏的。
    大概是掉落的时候磕碰的,李德全看见那镇纸的虎头已经缺了一块儿。
    第838章 达成一致
    康熙把那对虎头镇纸拿在手里好一会儿,似乎还用手轻轻摸了下缺了的那块,最后还是将镇纸放在了书案上。
    书案上铺着一张上好的宣纸,那张纸上空白一片,除了浮灰。
    康熙又盯着那张纸好一会儿,这才重新走动起来。
    李德全站在角落里当背景板,直到康熙开口道:“明日叫内务府派人来打扫一下。再安排几个奴才留着打理。”
    “喳。”李德全忙应了,心里却想着,难道这一次康熙还能再原谅太子,叫太子回来住么?还是说将会有新太子入住毓庆宫?
    当然,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想一想。关于太子的一切,现在都是敏感话题。
    说完这句话,康熙就离开了毓庆宫,途中没有再为什么停留过。
    李德全也没想到康熙出来散散心就只是来毓庆宫走了一圈。等回了乾清宫,他就只当没这事的,还是如往常一样伺候康熙梳洗安寝。
    夏日渐渐过去,中秋即将来临,但宫里却没有多少过节的气氛。太后才薨逝没多久,太子又被废,没有谁会傻乎乎的提过节的话。但御膳房还是如往年一年开始准备月饼。就算是没有宫宴,月饼总是要吃的。到时候宫里嫔位以上的主子都会由御膳房里送出一份,并不是很小的数量,也是往年的惯例了。
    八爷看到御膳房递上的采买清单,决定还是要去康熙问一句。他是内务府总管,这些事本也是由他来安排。即便是猜到康熙今年没心思过节,该问的还是得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