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0页
    “包包,进了宫要听阿玛的话,听艾嬷嬷的话。要乖,知道么?”池小河看着虎头虎脑的儿子,满心的不舍。
    “额娘,包包最乖了!”弘旺奶声奶气的应道。
    “福晋回吧。”八爷笑道:“你别太担心了,弄得爷都紧张起来了。”
    “爷,臣妾等你们回来!”池小河道。
    “嗯。快回去吧,别受凉了。”八爷挥了挥手,放下了车帘。
    池小河看着马车远去,只觉得一颗心也被带走了。
    大约是她对那深宫有了阴影,所以才会这么不安吧。
    “福晋,咱们回吧。外面风大。”春桃也劝了一句。
    “嗯,回吧。”池小河点点头。再不安,她也只能在府里等着。她若是跟着进宫,那便是给八爷添负担了。
    这注定是池小河进府后最为不安的一个除夕了。
    虽有春桃她们陪着说笑,还有张氏、大格格的陪伴,但她一直都没能安下心来。
    直到天渐渐黑了下来,离八爷回府的时辰越来越近,池小河再也坐不住,开始在屋里踱起步子来。
    “福晋,贝勒爷回了!”李顺突然进来报信道。
    他老早就被池小河安排去府门口等着,看到八爷的马车回来就跑进来通报了。
    “回了!可算是回了!”池小河念叨着就要去院门口迎接。
    “哎,福晋,大氅先披上啊!”春桃急忙跟了上去。
    池小河这会走得飞快,一点都不像个身怀六甲的妇人。春桃跟在后面连忙把大氅给她披上了身,夏莲也把手炉塞进了她的手里。
    “福晋,您慢点。就是着急也先顾着自个儿的身子啊!”春桃道。
    池小河一步跨出院门,远远看见有人影走近,正是八爷,怀里则是抱着已经睡着了的弘旺。她一颗心总算是踏实了下来。
    第369章 底线
    这会天都黑透了,赵仁宽在前面提着灯,八爷用大氅裹着弘旺跟在后面,远远就看见院门口在北风中摇曳的两个红灯笼下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这大冷的天,也不怕冻着!”八爷没好气的低声嘀咕了一句,便对赵仁宽道:“走快点!”
    “哎!”赵仁宽应了,连忙加快了脚步。
    等走到跟前了,八爷见池小河脸颊都被风吹红了,立刻就皱起了眉头,“怎么出来等了?快进屋去!”
    “包包睡着了?”池小河够着脖子想看看弘旺,可惜八爷把弘旺裹的严实,压根看不见。
    “嗯,回来的马车上睡着的。”八爷边说边拉着池小河的手就往院里走。
    “爷,臣妾不冷,手暖和着呢!”池小河笑着说了一句,怕八爷不放心。
    她没站多大会儿,又抱着暖炉,是真不冷。
    八爷感觉到手里的温度,脸色这才缓和了些。
    两人先把弘旺送回了屋,看他擦脸都没醒,就知睡得沉,便放心的退了出来。
    “爷今儿辛苦了。”池小河亲自给八爷递了杯茶。
    八爷在春桃和夏莲的伺候下去了大氅,又脱了外面的吉服,这才接过热茶喝了一口。
    “就这么不放心爷?还跑去外面等!”八爷不满的说了一句。
    “倒不是不放心爷,主要是包包太小了。”池小河道:“臣妾怕他要是闹将起来,爷招架不住。”
    “弘旺一向听话。虽说今儿宫宴上人多,他也没怯场。再说还有额娘在,多少能照看一些。”说起弘旺,八爷的脸上不由自主的带出几分骄傲的神色来,“福晋把他教养的很好。今日皇阿玛问话,他这么小,竟也回答得口齿清晰的,很是被夸了几句。”
    “真的?”池小河也笑了起来,“皇阿玛可还记得咱们包包?”
    弘旺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在御花园曾偶遇过康熙,当时还被赏赐了块玉佩,她还一直给弘旺收着呢!
    “记得呢!皇阿玛说一转眼就这么大了!那会还是抱在襁褓里,这会就能说会道的了。”八爷笑道:“额娘也高兴,她难得去除夕宫宴,咱们弘旺也是给额娘长脸了。”
    池小河能想象良妃的心情。因为出身太低被压抑了多年,如今儿子、孙子都争气,可不是扬眉吐气了么!
    “被皇阿玛夸赞的孩子还有谁?”池小河问了一句。若是只有弘旺一个,那就太打眼了些!
    “还有四哥家的弘晖。”八爷道。
    池小河并不意外。四福晋好不容易得了这么个孩子,肯定是悉心教导的。弘晖优秀一点都不稀奇。
    “太子家的弘皙阿哥呢?”池小河又问了一句。
    在一众孙辈中,弘皙算是最为年长的了。本来他上面还有个哥哥,可眼看着就要满十周岁,太子都想好了要给他上玉蝶了,结果却夭折了。
    就因为这个,太子侧福晋李佳氏还大病了一场,让太子怜惜不已。两人的感情一度又蜜里调油起来。就池小河的表妹明惠格格进了毓庆宫都没能分去几分宠爱。
    “弘皙自然是皇阿玛最喜欢的。”八爷道:“偶尔皇阿玛还会把他叫去乾清宫亲自教导。”
    能得康熙亲自教导的孙辈大概就只弘皙一人了。想当初,能让康熙亲自教导的儿子也就太子一人。果然,在康熙心里,太子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
    “咱们包包不是最出挑的就好。”池小河道。
    “福晋也不必太过小心了。”八爷道:“咱们弘旺一年也进宫不了几次,太过刻意藏拙反而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