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74页
    “阿爹又往大理寺送了一批槍。”蛋弟弟道,“往后会越来越安全的。”
    “恩!”宝宝用力点头。
    “咱们不能因噎废食,这天底下危险的地方还是少数,至少大部分地方都是安全的。想想咱们以前去过的地方,深山老林,与世隔绝的村子,不都是没有事吗?就像大人说的那样,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花树幼崽道,“沈千银迟早会露出马脚,最终我们定然会查出真相的!”
    “沈书郎……”
    第284章
    自从回到京城就没露面的燕洵终于出现,只是别人依旧没有机会见他,因为他进宫了。
    “张公公。”燕洵冲着张瑞拱手。
    张瑞也赶忙拱手,低声道:“宫里还是那样,就是贾妃这些日子又病了,贾老夫人进宫看了几回,都是以泪洗面。哎,这日子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就三言两语的这么一说,燕洵便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事儿。
    小皇子在燕洵手上,且贾妃一直养病,原本是假养病,可日子久了小皇子一直没有消息,竟是直接成了真养病。
    尽管小皇子还没上玉牒,但极为受宠,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
    这回小皇子忽然消失,贾妃病重,皇帝闭口不提,又是不知道多少张嘴要打听到真相。只是知道真相的人寥寥无几,且除了皇帝心腹便是燕洵,他们根本打听不出来真相,那便只有猜测。
    宫里的小皇子忽然不露面,且母妃病重,皇上闭口不提,以前倒是也不是没发生过,只要是宫里的老人都能猜的出来:小皇子定然是已夭折。
    这样猜测的人有不少,便是贾家也得了消息。
    贾老夫人亲自进宫,只见到愈发憔悴,容颜几乎销毁的贾妃,看不到小皇子,也听不到有关小皇子的消息。且无论贾老夫人怎么问,贾妃都是闭口不言。
    贾老夫人自以为猜到真相,也是泪眼涟涟,以泪洗面。
    这回燕洵进宫,张瑞这么一说,燕洵就知道皇帝这些日子关心的是什么事了。
    所以刚进御书房,见着左右都被皇帝屏退,燕洵便道:“小皇子有救。”
    “当真?如何救的?”皇帝直起身体,赶忙问。
    “现在还不太确定,不过小皇子已经不用再一直昏睡,能起来吃些东西了。”燕洵道,“再过些日子应当能找到确切的法子。”
    再过些日子,等蛋红红破壳,到时候问问蛋红红就能知道小皇子有没有救。只不过这样的话燕洵不会说出来,便是皇帝再逼问他也不会把蛋红红捧出来。
    皇帝稍稍冷静下来,叹气道,“慢慢来也好。”
    燕洵松了口气,皇帝没有追问就好。
    “那沈家……”皇帝忽然想起来沈千银,赶忙道,“沈千银出了不少银钱修路,倒是心善。”
    京城的水泥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四通八达,冬日里不用再怕路上结冰不好走,总会有人把所有的冰都铲除,夏日也不用担心路上泥泞,即便是下雨,雨水也会很快流走。
    修这么多路并不容易,银钱、人力物力都要操心,朝廷拿不出这么些银钱,便只能靠一些人家捐钱。
    沈家巨富,捐的钱最多,便是皇帝也都已经记住他。
    燕洵顿了顿道:“无事。”
    既然皇帝这么说,那么他也不会再触皇帝霉头,且这样一来,蛋弟弟闯下的祸也就一笔勾销了。
    “燕爱卿留下用膳吧。”皇帝又说,“贾妃这几日愈发不舒坦,太医都看不出什么,不如燕爱卿帮着看看。”
    “是。”燕洵赶忙答应着。
    宫里的太医医术不比霍老差,什么病症没见过,皇帝这么说怕是怀疑贾妃跟小皇子是不是有一样的病症,这才让燕洵看看。
    燕洵自然也能懂这里面的意思,这也才毫不犹豫的答应,否则他真要给贾妃看病,怕是往后贾妃都不可能再受宠,不管怎么说,他终究都是外臣。
    一盘盘御膳端上来,张瑞亲自给皇帝摆碗筷。
    “别顾着朕,去燕爱卿那边。”皇帝哈哈大笑道。
    “是。”张瑞赶忙弓着背过来,摆盘的时候轻轻戳了下燕洵的衣角。
    燕洵瞬间了然,赶忙打起精神。
    瞬息功夫后,两个壮实的宫女架着形容苦蒿的贾妃进来。
    “娘娘。”燕洵赶忙上前拱手行礼。
    “燕大人。”贾妃有气无力,嘴唇发白,歪歪的坐在一边,还要宫女扶着,几乎没有力气拿筷子。
    原本贾妃身边的宫女太监都不见了,重新换上新面孔,没见过的人倒是也看不出来。
    燕洵眼瞅着贾妃强撑着吃了几口饭就告退,他也连带着没有胃口,只等着用完膳便对皇上说:“娘娘气血两亏,瞧着胃口也不如何好,微臣观其面向,莫不是有孕?”
    “当真?”皇帝身体一顿。
    “请太医把脉便知。”燕洵道。
    皇帝赶忙站起来,也没管燕洵,急匆匆出去。
    过了会儿张瑞回来,冲着燕洵道:“燕大人,回去吧。皇上要陪着贾妃……”
    燕洵眼皮一抬,知道自己猜对了。
    从宫里出来,见着等在外面的镜枫夜,燕洵无奈的笑了笑,钻进马车。
    “去商场。”燕洵道。
    “大人似乎有些不高兴?”镜枫夜小声问。
    这回进宫应当是很顺利,否则不会这么快出来,只是燕洵并没有像往常那样高高兴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