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潜入水里追了一会,追的它都要往外吐苦水了也未能追上一条鱼。
它是个有信诺的狗子,没能捕到鱼它便潜水叼上来一个大螃蟹,足有敖沐阳巴掌大小,这个头可是够看了。
敖沐阳只好拎着鱼叉、捏着这螃蟹往岸上走,这踩高跷叉鱼的活太辛苦,他可不想干了,根本没什么趣味性。
看到他走上来,朱朱兴致冲冲的问道:小阳叔,你叉到几条鱼?rdquo;
敖沐阳握着拳头往空气中砸了几下,朱朱仔细的数过后笑道:是五条吗?你真厉害,放到哪里了?怎么你的网兜里没有呀?rdquo;
是叉到了个锤子!rdquo;敖沐阳没好气的说道。
六妹追随他回到岸上,她把高跷解开,一脸沮丧。
敖沐阳问道:你叉到了几条鱼?或者也叉到了个锤子?rdquo;
六妹哼道:我比你可就厉害多了,我叉到了个鬼!rdquo;
敖沐阳说道:其实我是骗你们的,我不是毫无收获,喏,我叉到一个这么大的螃蟹。rdquo;
他拿出螃蟹给六妹看,然后叹道:看来,姜还是老的辣。rdquo;
六妹说道:我希望我这颗姜一辈子都辣不了,希望你赶紧成为全村最辣的那一颗。rdquo;
敖沐阳笑道:嘿,你个小丫头也变得伶牙俐齿了?狗子,你变了啊。rdquo;
这次下海虽然没有叉到什么鱼,但是老敖并非没有收获,他发现了海边的浅水域已经有不少鱼虾蟹了,完全可以收获一波。
于是他回村喊了几个人,准备来海边布置渔网来捕捉这些鱼。
海边捕鱼用的是地撩网,这也是一种很有年头的传统捕捞作业方式,以前在渔家把家里有船的称为养船,有地撩网的称为养网。
地撩网的使用范围很广,从江河滩到海边,都有它的身影。
这是一种安置于潮间带来捕鱼的定制网具,现在很少见了,浅海无鱼,潮间带鱼就更少,白白下网,很难获取渔获。
说起来渔家的传统作业方式至今已经消逝了七七八八,原因就是以前渔民没有进入深海的能力,主要在海边捕鱼,自从渔业自动化普及和社会工业化展开,海洋污染加上过度捕捞,导致全国范围内的海边无鱼。
村里没有多少地撩网了,敖沐阳让敖千文去搜索一番,找到地撩网后进行了衔接,最后也就凑起了两公里长的渔网。
两公里的长度不算短,但对于地撩网来说又不算长,以前一幅地撩网张开能有十几公里之长,非常壮观。
最初的时候,红洋还不是城市,和龙头村一样也是渔村,不过是个大号渔村而已,那时候渔民少,渔村少,各村会占据海岸线做地盘,在自己地盘上放地撩网来捕鱼。
龙头村历史上也曾经有过靠地撩网养活过全村百姓的日子,那时候他们跟王家村的冲突更是厉害,当时两个村为了争夺布置地撩网的地盘,每年都要开展几场械斗。
改革开放开始就好了,海边没有鱼了,大家伙也就用不着为此而争斗了。
敖千文找出来的地撩网都是老网,缝缝补补,倒是有历史气息。
敖沐阳带人去布置地撩网,准备趁着国庆假还没有结束组织一波浅海捞鱼,能吸引游客参与进来,也能给村里厨房添加储备。
当天把地撩网凑齐以后,他率领着几个人就在海边潮间带上忙活起来。
前来忙活的敖沐铭擦了把汗问道:村长,咱们不是一直在保护海边的资源吗?现在怎么要下地撩网了?rdquo;
敖沐阳一边往海滩上插竹竿一边说道:保护资源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们保护资源也得有千日了吧?是时候收获一下啦。rdquo;
敖沐铭笑道:我还以为海边的鱼就是给游客钓鱼用的呢。rdquo;
敖沐阳说道:主要是给大家钓鱼,不过这不马上是深秋了?深秋以后是冬季,天冷,来钓鱼的人也就没多少了,所以咱们现在捕捞上一批,不影响大局。rdquo;
随意的聊着天,他往周围看了看,然后看到海边的竹竿插得乱七八糟。
这让他很是不满,吼道:兵哥、窑子,你们几个干嘛呢?不愿意干就回去,看看你们弄些什么玩意儿!rdquo;
地撩网就是网具绑在竹竿上连接起来,网底半固定于海底,这样当潮水涌来的时候,渔网随着潮水往前飘荡,鱼虾蟹可以穿过去。等到潮水退去,因为网底被半固定住了,这样网子不会随着潮水往后张开,鱼虾蟹便无法逃脱。
这样就要求渔网得能固定好,否则会出现跑鱼的情况。
而固定渔网靠的是竹竿,这些竹竿得平行于海岸线,固定方向插上杆子,不能随意乱插。
被敖沐阳喊了两嗓子,敖沐兵几个人不闹腾了,老老实实在沙地里插起了竹竿。
有游客好奇的来围观,一个少年怯怯的问道:叔叔,你们在拍电视吗?rdquo;
不远处,苏乘龙正抱着一台摄像机在拉近镜头进行拍摄。
敖沐阳回头看了一眼后笑道:不是,就是自己下网捕鱼玩,明天中午我们拉网,你到时候可以来帮忙,要是捕到鱼,可以分你几条,怎么样?rdquo;
少年见有机会能加入捕鱼活动的行列中,便高兴的咧嘴笑了:好,我一定来。r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