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5页
    第一封:尊敬的“闲鱼”先生,我们对您的《诗词论》很感兴趣……
    第二封:“闲鱼”先生,我反复研读过您的《诗词论》,大有收获,茅塞顿开,愿当面向您请教,还请您赏个薄面。
    第三封:“闲鱼”先生,看到后请您回信。
    ……
    完了,李凡一阵头疼,这个笔名起的啊,欠考虑了,怎么别人说的时候,自己听着这么怪呢?
    李凡敲击键盘,回了一句:可以,互相探讨。
    那边儿不到10分钟就回复了:那好,您住在哪里?我去拜访您!
    李凡回道:京城。
    那边儿:太好啦,您现在方便出来么?
    ……
    两边以最短的时间敲定了碰面地点,说来也怪,那边儿只加了QQ,没要李凡的手机号,说什么要把惊喜留到见面时候,这算不算矫情?
    李凡觉得这算!但您贵为主编,这个……而且这个碰面地点选的,还是一家咖啡馆,这个……
    李凡收拾妥当后,打车前往。
    他刚下车,非常巧地碰到了熟人——沈妍。
    沈妍兴奋地向他挥了挥手,“哟,你小子来这儿干嘛?泡妞?”
    李凡大惊失色,心想自己都要包成粽子了,这你也能认出来?
    “妍姐好,我约了人。这阵子不见,妍姐瘦了啊。”
    沈妍非常兴奋,“真的么?哟,看来我减肥有成效了啊!太好啦。”
    李凡哪知道你瘦没瘦啊,但他知道一点,见到女人就夸瘦一般没错,这个比夸她们“又漂亮了”迷惑人一百倍,因为“又漂亮了”谁都知道是假话。
    两个人闲聊了几句,李凡道:“妍姐,你等男朋友?”
    “哪有什么男朋友,偷去啊?等一位大学者。”
    “大学者?”李凡闻言后臭不要脸了一句,“不会是我吧?”
    沈妍噗嗤一笑:“你继续努力吧,未来应该没问题的。”
    李凡试探地问道:“流浪的小猫咪?”
    沈妍错愕了一下,“我去,真是你?《诗词论》是你写的?”
    李凡笑了:“怎么了?”
    沈妍的惊骇声又高了一些,“你能写出《诗词论》?”
    李凡摊肩道:“怎么了?”
    “等一下,我有些凌乱,让我缓一缓,我有些接受不了。”
    沈妍揉了揉太阳穴,天啊,还是无法置信。
    前几天,老爸回到家中后,开口闭口全是《诗词论》,又说观点多么新颖文笔多么出众云云,一定要和这位大学者当面交流等等,沈妍听罢,翻看了一遍《诗词论》,基本上一瞬间就被征服了,她的心中也升起了一个疑问,就是这《诗词论》到底是哪位学者的作品?
    老爸在家亲自下厨,要招待这位神秘的贵客,而沈妍则下楼来迎接“闲鱼”来了。
    李凡的学识和见地沈妍自然心中有数,但是那只能说明李凡这个人博学多才,但说到著书立说,而且还是文学评论类的,这个沈妍万万不敢想象。
    她抬头看了一眼李凡,眼前这个小伙子才17岁,开学才高三,其他17岁的孩子出息点儿的在背诵《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之类的文章,而这孩子,竟然写《诗词论》?还是让《诗刊》总编惊呼为天才作品的《诗词论》,太不可思议了。
    你记忆力强大,过目不忘,书读得那么多,所以你在节目中圈粉无数,这个可以理解,但《诗词论》这是原创啊!
    李凡笑眯眯地看着她,道:“缓过劲儿来了么?”
    “差不多了。”
    “哦,那该我了,”李凡学着沈妍刚刚的语气和表情道:“我的天啊,20出头当主编?我接受不了,让我缓缓!”
    沈妍白了他一眼,“我爸让我来的,走吧,和我回家。”
    离咖啡馆不到百米,两个走进了一个小区,沈妍家便住在那里。
    沈妍打开门,冲厨房喊道:“爸,妈,饭好了么?”
    只听厨房传来急切的脚步声,然后只见朱康快步走了出来,满面堆笑,边走边用手在围裙上擦拭了一下。
    朱康见到李凡的那一刻愣住了,道:“哦,这不是我闺女经常挂在嘴边的李凡么?碰巧遇到了?”
    沈妍摇晃着手指道:“No,no,no!他不是李凡,他今天叫大学者!”
    “什么?等一下,我有些凌乱,让我缓一缓!”朱康说罢,紧紧地闭着眼睛,揉了揉太阳穴。
    不愧是父女,连惊诧的反应都一样。
    但为什么女儿不随父姓呢?这个则是一个倒插门的故事。
    打死朱康他也不愿意相信,眼前这个文化偶像会是《诗词论》的作者,可,这是既定事实啊。
    但不管怎样,“大学者”上门,自己稍后拐弯抹角考一考他,就基本知道他的底子了,先好生招待吧。
    朱康想到这儿,连忙道:“小凡,快坐。”
    “诶,好的叔叔。”
    李凡坐下后,只见朱康怪模怪样地看着自己,把自己弄得浑身不舒服。
    朱康收回目光,给李凡倒了杯茶,道:“小凡,饭菜还得准备1个小时左右,这有上等的碧螺春,你尝尝。”
    “叔叔,这紫砂茶具是正宗丁蜀镇的?”
    “好眼光!”
    李凡接过茶杯,仔细看了看,轻轻嗅了一下,道,“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的确是极品碧螺春。我想起了陈康祺一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