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携着赵美美,步入有着八进院落占地两百多亩的府邸,比另一个时空的恭王府还要大许多,精致许多。
“真会享受……”生于大富大贵之家的赵美美都忍不住感叹,可见国舅刘义这宅子多么拉风。
沈浩笑了笑,没说啥。
百余奴仆忙碌着,将宅子里的很多物品换成新的。
深夜,沈浩和赵美美正式住下来,久别重逢的两人,洗了鸳鸯浴,抵死缠绵,直至天光微亮。
沈浩陪着赵美美吃过早餐,在议事厅见到连夜骑马赶来的左平,左平已在宅子里溜达了一圈。
“主公,有些话,在下不知当不当讲。”左平欠身行礼,貌似憋一肚子的话,憋的颇为难受,不吐不快。
沈浩笑道:“无论何时何地,你想对我说什么,尽管直说,不必瞻前顾后,我若连几句逆耳忠言听不进去,也就活不到今天。”
“成于勤俭,亡于奢靡,这道理,主公应该懂。”
左平话里有话,沈浩脑子好使,当然明白左平用心良苦,忍不住笑出声,这个时代的荣华富贵,哪入得了他的法眼,更不至于消磨掉他的雄心壮志,他笑道:“先生直言不讳,我很感动,放心,我不会让大家失望。”
善于察言观色的左平,断定沈浩不是敷衍他,似乎也压根没把眼前的荣华富贵放在眼里,有些尴尬,但内心终归踏实了。
接下来,沈浩左平讨论涉及稳定时局的方方面面。
……………………
重修汴京。
严惩不法狂徒。
减免税赋,发放银钱粮食赈济孤寡老弱。
左平为了尽快让行政系统运转起来,不只从江心洲调来一批人、举荐一批人,还翻阅存放在吏部的官员考核资料,去伪存真,暂时任用两百多前朝京官和一部分地方官,维持住北方各地基本秩序。
这一系列做法,深得人心,一时间,沈浩威望无人能及。
威震天下的沈家军则以营为单位,剿灭盗匪和忠于周朝的反抗势力,或许待遇优厚,也或许受百姓爱戴敬佩,北方良家子纷纷来投沈家军。
沈浩便把汴京东郊的禁军大营,改为新兵训练营,继续扩军备战,江心洲的兵营被沈浩撤掉,为各工坊阔建腾出空间,并重金雇佣工匠,不过这些工匠,上岗前要接受至少一个月培训。
江心洲的工坊,从设备到生产方式,都很超前,初来乍到者不经培训或实习,跟不上节奏,只能添乱。
不知不觉,春暖花开。
沈家军规模扩大到七万人,其中骑兵五千,火铳兵三千。
北方各城,差不多全在沈浩掌控之中。
三月十八这天早上,沈浩召集体系内的骨干,准备推动“公务员”考试,一条消息来自石头城的消息,打乱沈浩的节奏。
康王柴熙珺,于三月十六,在石头城登基称帝,年号大业,册封数百人,嫡长子柴涵亮,从世子变为太子。
由于定都东京建邺府,被世人称为东周。
没在沈浩这里谋得一官半职的文人士大夫,为此振奋不已,要么写诗词文章拍柴熙珺马屁,要么匆匆赶往石头城。
一些文人赞美柴熙珺的同时,大骂沈浩是无耻逆贼,厚颜窃取大周半壁江山,人人得而诛之。
第八百四十章 短命皇帝
康王一家搬入石头城的行宫,东西两京,都有行宫,且规模不小,论奢华程度,则远不如康王府。
不过,这是帝王的象征,柴熙珺还是很乐意住进来,可登基没几天,他就发现,做皇帝太累。
以前身为藩王,不能插手地方政事、军务,柴熙珺可劲吃喝玩乐,唯一费脑子的,就是怎么多捞钱。
如今不同,各种各样的事务,需要他定夺,每天案头上堆满奏折,需要他一份一份看,一份一份批。
内阁班子虽然搭起来,但内阁首辅次辅不能代替皇帝做一切决定,涉及到大事的奏折,肯定要呈上来,不然出了什么闪失,就得担责。
“圣上,这是微臣和内阁另外三位大学士商量后,拟定的用人名单。”东周第一任内阁首辅张世奇躬身递出折子。
张世奇。
任过户部尚书。
三年前被时任内阁首辅的秦远山“整”的灰头土脸,一气之下,辞官回乡,其实,他儿子杨文坦贪墨百万两赈灾银这种大事,他不辞官,多半得被罢官,会更丢人。
而今,大周重臣、要员,要么惨死,要么被女直掳走,无人可用的柴熙珺,只好让这位屁股不算干净的前户部尚书挑大梁。
伺立在御座旁的太监赶忙接过折子,交给连连打哈欠的柴熙珺,柴熙珺翻开折子,漫不经心看着。
折子上,几百个人名,人名下又有简介、风评,以及内阁给出的任职建议,蝇头小字,数以万计。
柴熙瑞看的头晕眼花,翻了三页就把折子扔在桌上,道:“朕相信你们,就按你们的想法办吧。”
“是……”
张世奇躬身行礼,眼底闪过一抹喜色,这份用人名单,是他和三位次辅讨价还价撕逼好久,才定下的。
之所以撕逼,是因为这是扩展影响力的大好机会。
谁被谁推荐,谁就是谁的人,比如张世奇推荐的人,占三分之一,多是他的门生故旧,剩下一部分,给他送了重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