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影片中精彩的对打赢得了外国女性观众的好感,以前的武侠片以男人为主,较为阳刚,女性观众很难接受。
男性观众同样喜欢看两位女演员的打戏,感觉赏心悦目。
在外媒的报道中,两位女演员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采访结束,电影开始放映。
林子轩和冯小刚坐在一起,他们已经看过这部片子了。
“我实在弄不懂,这么拍老外真会喜欢看么?”听着电影里不中不西的对白,冯小刚觉得难以理解。
《大腕的葬礼》在北美的票房失利让他郁闷不已。
不过冯小刚有一点挺好,就是肯学习借鉴,借鉴其他导演的长处。
他抱着学习的态度看了《卧虎藏龙》,感觉这片子太不接地气了,他是玩俗的好手,对于文艺腔兴趣不大。
在他看来,李桉的这部片子有点拿腔捏调了,更像是舞台剧。
“老外看的是热闹,弄太复杂了他们不明白,越简单越好。”林子轩接茬道,“咱们就按照这个套路来,情节简单流畅,打的好看,一气呵成。”
“你这一说老外挺好糊弄的,我觉得没那么简单。”冯小刚琢磨道。
“也就是个新鲜感,让老外看多了就没意思了,咱们跟风拍一两部就行,拍多了容易赔钱。”林子轩如此说道。
姜文违规参加戛纳电影节,事情闹大了,总局肯定会对他进行处罚。
冯小刚成了《英雄》的导演,他或许不能像李桉那样精准把握西方人的心态,但模仿这种风格没有问题。
第五百九十六章 有容乃大
林子轩所说的模仿不是指模仿李桉的风格。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个模仿不来,强行模仿只能是四不像,让冯小刚拍这种文艺腔的电影不现实。
他指的是模仿李桉对待西方观众的做法。
李桉没有给西方观众强行灌输东方的文化观念,而是用西方观众能理解的方式讲述一个东方的故事。
比如《卧虎藏龙》中草原上的剧情,就有美国西部片的影子。
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的感情和对白则带着欧洲戏剧的腔调,竹林上的对打在老外看来像是跳芭蕾舞。
国内观众可能认为这是不中不西的大杂烩,但老外容易理解。
再加上影片中的东方风情和武打元素,带给西方观众一种新鲜感,这是电影在戛纳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冯小刚没必要按照李桉的风格走,只要把握住这些要素就行了。
举例来说,《英雄》里要有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打斗,同时剧情要简单。
不用花费大量篇幅讲历史,老外不感兴趣,国内观众早就知道了,讲了对影片没有帮助,反而显得啰嗦。
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就好。
说白了,就是一名刺客要刺杀皇帝,围绕着这个主线发展故事,简单明了,至于说皇帝是谁,刺客是谁,并不重要。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剧情太单薄,单薄就对了,复杂了进入不了国际市场。
《英雄》的定位是商业片,商业片就不能太讲究艺术性,要有所取舍。
《卧虎藏龙》就是如此,舍弃繁杂的历史背景,注重人物之间的互动,只要观众能看明白怎么回事就行。
这是武侠片的优势,不必拘泥于历史,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的空间。
李桉处理的相当巧妙,他把细节上的功夫做足,电影中人物的服饰打扮,生活习惯,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风貌。
这就是大历史和小细节的结合。
不过在对白上还是照顾了西方观众,国内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总感觉这不是历史人物应该说的话,容易出戏。
电影没有十全十美的,华语影片很难做到兼顾东西方观众。
为了迎合女性观众的需求,在《英雄》里要加入两名女演员的打戏。
这点在《卧虎藏龙》里已经得到了证明。
慕姗姗看过电影后最喜欢的就是俞飞鸿和徐静蕾对打的戏份,她觉得很有意思,如果是两个男人对打,谁会管他们的死活。
这是女性观众的观点。
以往女性观众不喜欢看武侠片,但《卧虎藏龙》不同,玉娇龙和俞秀莲这两个角色对她们有不小的吸引力。
冯小刚要模仿的是《卧虎藏龙》的形式,不是李桉的内核。
一部电影能获得成功就有它成功的道理,不能光是看到缺点就去批评,更重要的是学习它成功的原因,如此才能进步。
这和看人一样,每个人都有优缺点。
如果只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那就没法相处了,自己把自己给孤立了,多关注别人的优点,生活才会更美好。
电影结束,掌声响起。
掌声并不热烈,更多的是礼貌性质,在放映的过程中就有人在议论了。
国内观众对李桉的电影并不熟悉,李桉以前的片子没有在国内上映过,他们对李桉讲故事的手法不太适应。
西方观众看过李桉的片子,有观众基础,才会在戛纳获得成功。
散场后,有一个圈子里小范围的交流。
影评人的反应呈现两极化的趋势。
一部分影评人认为这部片子不同于香港武侠片,是一种文人式的武侠,包括电影中的细节都很讲究,是一部用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