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5页
    “主要是《泰坦尼克号》的这个标杆太高了,弄得国产电影太难看。”林子轩无奈道。
    以前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的票房最高是一个亿,大家觉得没什么,咱们的电影也有五六千万,差距不大,想要追上不算太难。
    现在突然出现一个三亿多的票房,要是再拿五六千万就有点拿不出手,跌份儿。
    怎么说也要票房过亿,和《泰坦尼克号》的差距不是那么大,这才算是有面儿。
    韩三平既然干了,就要干的漂亮。
    他和院线协商好了,只要《生死抉择》的前期票房良好,就会延长上映时间。
    《泰坦尼克号》在国内上映了五个月,《生死抉择》最少也要上映四个月,一直到年底。
    “说的也是,我的片子也不能老在两三千万这个坎上了,总要有点进步,要不然面子上过不去。”冯小刚琢磨道。
    票房是电影行业的从业者绕不过去的话题。
    虽然不是绝对以票房论成败,但一部电影票房失利就会被媒体和观众认为是失败。
    九月十五日,《生死抉择》在京城率先上映。
    上映当天京城地区的票房超过五十万,三天后票房突破两百万,五天后达到三百六十万。
    这是第一轮上映,接下来会在全国的院线铺开。
    票房丰收的同时,在观众中赢得不错的口碑,影片反腐倡廉的主题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院里时常有观众自发的鼓掌,对于一部主旋律影片来说,这种场景已经多年不见了。
    在国产电影一片萧条的时候,《生死抉择》异军突起,成了一匹票房黑马。
    以上是媒体的报道,电影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多方面的原因。
    实际上,真实的票房成绩只有数据的一半左右,主要还是包场的效果,其中大规模的宣传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了前期的铺垫,影片基本上走上了正轨。
    这时候,韩三平给林子轩打了个电话,听声音这位韩厂长颇为高兴。
    “上面的领导觉得《生死抉择》不错,要对影片加大宣传力度,过几天还要上新闻。”韩三平透露道,“咱们再加把劲,把这部片子做踏实。”
    挂了电话,林子轩知道这部电影妥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主角
    林晓玲不是第一次来威尼斯,去年她作为《小城之春》的副导演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
    那时候,她更多是抱着出国玩玩的心态,否则不会临时跑到伦敦。
    再说,她不是主要人物,意大利的媒体重点采访的对象是田状状和陈道明等人,她和徐静蕾作为背景板,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这次不一样了,林晓玲成了主角。
    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做事很认真,给林晓玲等人安排了密集的行程。
    什么时候接受采访,什么时候和电影节的重要人物会面,到时候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要注意那些措辞,不能引起意大利媒体的反感。
    芭芭拉特别提醒,在和天主教协会的成员会谈时不能说自己是个无信仰主义者。
    她知道华国国内的民众大多是无神论者,不过在欧洲,就算不信仰天主教,也不要提起自己是无神论者这件事。
    看着这些安排和建议,林晓玲在兴奋的同时也感到不小的压力。
    既然享受了主角的待遇,就要负担起主角的责任。
    何况,《回家》是她的电影,不像《小城之春》,她只是参与了制作,所以这些工作都是她应该做的,不能逃避。
    徐静蕾的感觉差不多,从配角变主角,感慨不少。
    她在国内算是一线演员,可在国际影坛还是无名小卒,意大利的媒体不认识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她要提起《小城之春》。
    这样意大利的媒体就会有些印象,原来这位演员在《小城之春》中有过演出。
    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建议,怎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给媒体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演员的基本功课。
    根据建议,演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要不断提起一些著名的导演和大明星。
    即便是只见过一面,也要提上一句,给记者一种我和他们很熟的感觉。
    相对于徐静蕾,刘霖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以往没有拿得出手的资历。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建议刘霖更多的谈及自己扮演的角色,一名女犯人的心路历程。
    “三个年轻的女性,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一名女囚十七年的回家之路,有史以来第一部在华国监狱实地拍摄的影片,这就是《回家》。”
    这是意大利媒体对电影的报道。
    报纸上有林晓玲三人的合影,三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背后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办场地。
    阳光照在她们的身上,她们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浑身洋溢着青春和活力。
    “这记者的拍照水平一般,我还以为他要喊一声‘茄子’呢,没想到就这么照了,都没准备好。”林晓玲抱怨道。
    “得了吧,老外懂什么茄子啊,人家提示你了,你没听懂而已。”徐静蕾取笑道。
    “你的外语很好么?咱俩还不是半斤八两。”林晓玲反击道,“明天姜哥的片子上映,咱们去捧捧场,总算是能休息半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