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初跟着李虹来到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拍的第一部戏就是《编辑部的故事》,到了离开的时候,又拍了这部戏的续集。
说起来很巧,像是一个轮回。
目前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总体上平稳发展,赵宝刚的性子很稳,不像林子轩在的时候,会拍一些题材出格的电视剧,在具有风险的同时往往会带动一股跟拍风潮。
赵宝刚只拍自己擅长的题材,以都市情感剧为主,赚钱是肯定的,就是没有太大的起色。
按照李虹的意思,想让林子轩给艺术中心带来一点活力,继续在电视行业领跑。
也就是说,林子轩要回归电视行业一段时间了。
他和赵宝刚、冯小刚等人都是艺术中心出来的,是看着艺术中心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这家单位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打算明年拍两部具有影响力的剧集,给电视行业带来一阵新的风潮。
录制现场正在录制的是《编辑部的故事》五年再回首,几位演员和导演一起接受慕姗姗的访问,大家畅谈当年拍戏时的辛苦,现场满是欢声笑语。
那时候的摄影棚夏天非常闷热,拍摄的时候还要打着灯光,温度能有四五十度。
演员拍一段就要擦擦汗,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现在不同了,拍戏条件好了,演员的片酬涨了,比以前幸福多了。
林子轩看着颇为感慨,就好像回到了以前那段时光一样,回忆往往是美好的。
录完这档节目,剧组就要开机拍摄了。
《编辑部的故事之万事如意》的情节很简单,杂志社为了庆祝新春佳节,一向吝啬的陈主编要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引来了众人的玩笑和猜测。
杂志社的编辑们围着桌子包饺子,互相打趣聊天。
通过聊天,把大家这五年来的生活交代清楚,算是给观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部剧主要是为了庆贺新年,讽刺少了,逗乐多了。
对于华国的百姓来说,这五年的变化很大,社会转型造成了众多的社会问题,但总体来说,大家的生活比过去好了。
这部只有三集的电视剧光是凭着名字和演员已经卖给了三十多家电视台,这就是怀旧情结。
第三百四十六章 观望
林子轩在积极的做着《没完没了》的宣传工作,圈内的人则普遍持观望的态度。
就算是有着合作关系的京城电影制片厂,对好梦公司的支持力度也大幅下降,原本能争取到更多的排片量,但京影厂显然没有尽力争取。
京影厂在《没完没了》上的投资不多,他们抱着能赚最好,不赚也无所谓的态度。
再说,这不是他们自己厂子拍的片子,没必要浪费太多的资源,有院线资源不如支持自己的影片,那样会赚的更多。
说到底,韩三平并不看好这部电影。
按照京影厂宣发部门的预计,《没完没了》的票房最多是一千五百万,这还是看在葛优的票房号召力上,基本上是不赚不赔的局面。
如果投入太多,那就可能会赔钱。
韩三平知道《没完没了》植入广告的事儿,这部分收入属于好梦公司,京影厂分到手的很少,即便《没完没了》在票房上赔了,好梦公司至少赚了两百万。
这是京影厂没有尽力的原因之一,投入和获取不成正比。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植入广告是一个获利的新手段,但不是所有导演都愿意这么做,他们认为那是不尊重艺术。
林子轩和冯小刚是务实派,拍的又不是艺术电影,没什么顾及。
韩三平和林子轩认识的很早,算是看着好梦公司发展起来的。
这家公司和国内其他的民营影视公司差不多,属于创作型的公司,公司的负责人是行内人,懂电影,凭着这种优势获得了发展契机。
林子轩、冯小刚和葛优三人配合默契,编导演分工明确。
他们抓住了低成本喜剧这个题材,创造了贺岁档期的成功,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
但这种成功不可能无限的复制,观众总会有厌倦的一天。
韩三平注意到好梦公司明年要转型,准备拍文艺片,以现在国内电影的市场行情,拍文艺片的风险高,票房不容乐观。
他看了好梦公司的两个本子,《小城之春》和《一声叹息》。
本子是好本子,但内容显然没有迎合市场,国内观众在经过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后,观影的心态越来越浮躁,没有耐心看情节那么舒缓的影片。
再说,田状状执导的影片,票房能好才怪。
这倒不是贬义,而是说田状状的片子风格独特,和大众的审美有一定的距离。
就像《小城之春》,这种安静的片子不适合在影院里和大家一起看,应该在家里一个人慢慢的品味,这样才能看出片子的精彩之处来。
所以说,一家公司想要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一旦《没完没了》的票房不佳,好梦公司明年的转型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这家在民营影视公司里极具潜力的公司就会面临危机。
韩三平不认为好梦公司会倒闭,他清楚林子轩三人是靠电视剧起家的。
即便在电影行业遭遇挫折,他们重新转战电视剧领域同样会获利丰厚。
如今的电视剧市场那么火爆,凭他们的影响力,照样能混的风生水起,只是现在的冯小刚和葛优还愿意拍电视剧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