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9页
    他是东京国际电影节其他单元的负责人,同时也在日本著名的电影公司松竹映画任职。
    他想得到《我们俩》在日本的放映权,以及参与这部影片的推广工作。
    此人在亚洲电影圈子里小有名气,担任过多部影片的制片人,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
    这么说吧,市山尚三主要的工作就是发现那些有潜力的青年导演,用少量的资金投资这些导演的影片,并把这些影片推向各大国际电影节。
    在影片获奖后卖出版权,收回投资,赚取利润。
    你可以说他提携青年导演,为那些处于困境的导演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说是一笔投资。
    青年导演的电影往往很大胆,具有想象力,又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没见过一个刚毕业的导演就能拍摄好莱坞大片的,都是从小成本电影开始。
    只要投资一两百万就可能获得丰厚的收益,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当然,青年导演失手的几率很大,投资也可能会赔本,存在着风险。
    市山尚三不是慈善家,看到青年导演就投资,他会找那些有潜力的年轻人,这些人拍过一两部片子,有一点经验,还没有成名。
    他会通过各大电影节来发现这些人,一旦选定目标,就会介入进来,帮助青年导演规划以后的电影道路,同时也从这些导演身上赚钱。
    像这样的幕后推手在电影圈子里很常见,各个国家都有,能帮扶青年导演的成长。
    如果有条件的话,林子轩同样会做这样的事情,在帮人的同时还能赚钱。
    市山尚三看了《我们俩》后,觉得这部片子在日本应该会有市场,虽然较为小众,却难得的契合了日本国内的实际情况。
    如果从独居老人的角度进行宣传,就算不能火爆,也能吸引一部分观影人群。
    再说,这位尚未毕业的青年导演展现了自身的导演才华,对于女性细腻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在电影圈子里,女性导演并不多见。
    他认为林晓玲具有一定的潜质,可以适当的进行投资。
    这是市山尚三上门的目的,想和林晓玲谈谈,听听这位导演的想法,从而做出判断。
    林子轩对市山尚三的介入没有意见,国内电影人在海外缺少发行渠道,尤其是像《我们俩》这种小成本影片,连后期宣传的资金都没有。
    市山尚三能利用他的人脉做推广,让更多的片商看到这部电影,这是好事儿。
    林子轩怎么说也去过威尼斯,遇到过这类人,比如法国电影人让路易和意大利电影人马克穆勒都是如此,这两位对华国电影尤为感兴趣。
    至于市山尚三想要投资林晓玲,这也没什么。
    自从国内电影行业的政策放开之后,合拍片将会成为主流。
    在九十年代以前,准确的说在一九九三之前,绝大部分的大陆电影是由国内的制片厂全额投资,在这之后,海外资金开始进入大陆的制片领域。
    最先受益的正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等人从此脱离了制片厂的束缚。
    海外资金的进入不仅为导演提供了充裕的拍摄资金,能够拍摄高质量的影片,还带来了全新的制作模式,提升了国产电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说白了,你拿了人家的资金就要按照人家的要求拍片。
    投资商会派人来监督,作为导演可以有艺术追求,但不能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要专业化。
    只有不断的和国外优秀的电影人合作,国产电影才能一步步的走出小作坊的制作模式,成为正规的电影企业。
    林子轩对此抱有期待。
    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演员
    林晓玲是第一次接触国外的电影人,感觉很新鲜。
    “老哥,那个日本人问我有没有拍新片的打算,要是有剧本的话可以先给他看看,他说会帮我争取投资,原来这就是拉投资啊,还挺轻松的。”林晓玲兴奋道。
    “你别高兴的太早,这帮人是无利不起早,你的剧本要是没新意,他才不会帮你呢,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林子轩泼冷水道。
    想起当初和姜文到香港拉投资的经历,林子轩表示不高兴了。
    市山尚三这么说是因为林晓玲已经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影片了,起步不错,下一部影片成功的几率很大,这是他愿意投资的原因。
    国内不少导演都面临着拉不到投资的困境,林晓玲算是幸运了。
    “别理他,他是羡慕你呢。”慕姗姗揶揄道。
    “我这是实话实说,他们这帮电影人走的是电影节路线,投资的都是小众文艺片,就是那种悲情和灰色的电影。”林子轩解释道,“这种片子拍多了,人生观都会被改变。”
    林子轩并不抵触文艺电影,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他想做的是把商业和艺术弄平衡了。
    他不想林晓玲拍太多这类悲情的或者社会边缘群体的片子,而且,女导演往往会拍摄同性恋题材,他觉得还是拍点正常的片子为好。
    “我们做导演又不是演员,分得清现实和剧本,演员会入戏,导演可不会,这是作为导演的基本素质。”林晓玲辩解道。
    “行了,不和你说了,你就在这儿等着颁奖吧,我和你嫂子要开始旅行了,这都耽误三四天了。”林子轩转移话题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