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里,小雪有三套衣服。
一套是在昆仑山的术师服,也就是东方古装,一套是在外边世界普通孩子穿的套裙,还有一套是魔法学院的校服。
杂志社的美工师按照自己的想象给故事添加了插图,主要是小雪的各种造型。
为了宣传这个故事,杂志社费尽心思,他们清楚一部长篇童话故事的连载能够极大的刺激杂志的销量,增强读者的粘性。
如果都是短篇故事,读者买了一本看完了故事,不一定会买下一本。
连载的故事就不同了,只要故事好看,读者就会一直购买,甚至会到邮局订阅。
最新一期的《文艺少年》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手里,他们迫不及待的翻看着里面的内容,想看看有什么新鲜有趣的故事。
在这个年代,街头游戏厅才进入国内不久,网吧还被称作电脑室,上网的费用太贵。
电视上还没有充斥着各种动画片,儿童文学杂志还是孩子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让他们乐此不疲的是小霸王游戏机。
打着《葫芦兄弟》作者新作旗号的《小雪的大冒险》一下子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
在全国,看过《葫芦兄弟》这部动画片的小朋友太多了,五年时间的积累,当初的小朋友长大了,这部动画片成为他们童年的记忆。
这次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回不是葫芦娃和妖精打架了,而是一个会法术的华国小女孩到国外的魔法学校上学的故事。
法术学校和魔法学校,就和他们平时上学一样,一下子就有了代入感。
他们平时上学枯燥乏味,老师严厉,还有各种考试,那在魔法学校是怎么上课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朝下读去,看到了一个新奇的故事。
当然,不是所有小朋友都能读懂这个童话故事,刚上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就有困难,他们往往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这同样是一个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机会。
在华国,由于各种原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亲近,父母忙于工作,不少孩子都是由奶奶或者姥姥带大的,这就是隔代亲。
一个童话故事无法改变客观的事实,只能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
这个夏天,《小雪的大冒险》在孩子们中流传开来,魔法学院的种种神奇让他们向往,发生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给他们的暑假带来的欢乐。
根据《文艺少年》杂志社的统计,这个月的销售成绩提高了一成。
在目前儿童文学杂志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已经超乎他们的预期了,相信随着故事的连载,这个成绩还会更好。
他们接到很多读者的电话和来信,询问《小雪的大冒险》后续的情况。
杂志社准备分六个月连载第一部的故事,到了年底,林子轩会把第二部的稿子交过来,刚好能衔接上,不至于出现空白期。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小雪的大冒险》之所以这么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国内儿童文学的现状有关。
在文学领域,儿童文学属于小众,国家不重视,写出来难发表,出版社不愿意出版,儿童作品不畅销,拿不到文学奖项。
收入不高,还没有荣誉,难以出成绩,儿童文学的创作队伍太过薄弱。
当然,也有一批儿童作家一直在坚持创作,不过他们的创作方向偏向于成人化。
林子轩收到杂志社的反馈,对于国内孩子的生活表示无能为力,这和国内的大环境有关,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打工潮和下岗潮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家庭。
孩子的成长教育在其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家里,林子轩有时间就给女儿讲故事,据说这样小孩子能早一点学会说话,有的小孩子七八个月就会发出简单的音节了,比如爸爸和妈妈。
林子轩和慕姗姗为此展开了一轮小竞赛,看看孩子最先喊出什么来。
让俩人没想到的是,女儿发出的第一个词语竟然是自己的名字,小雪。
“都怪你,给她讲的故事,她就记住‘小雪’了。”慕姗姗埋怨道。
在《小雪的大冒险》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就是“小雪”,他们平时叫女儿的时候也是喊“小雪”,小孩子听多了自然而然的就会说了。
这让做父母的颇为尴尬。
“看不出这丫头挺自恋的,以后说不定是个爱臭美的孩子。”林子轩说笑道。
“说什么呢,小雪才不会臭美呢。”慕姗姗不乐意道。
“我就是说说而已,下个月小雪就满周岁了,要不要让她抓周试试看。”林子轩商量道。
抓周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在孩子满周岁的时候会准备很多东西,让孩子去抓,每一样东西代表一种职业,预示着孩子长大后会从事某个行当。
比如书籍,代表着孩子长大后当作家,印章代表会做官,钱币代表会做生意等等。
这没什么科学依据,只是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盼,到了现在,更多的是一种逗趣的游戏。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同的道路
京城电影学院向北一百米左右有一家酒吧,叫做黄亭子五十号。
酒吧的名字没什么特别,这条路就叫黄亭子路,酒吧的门牌号刚好是五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