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导演李桉回台湾为自己的一部影片做宣传。
他是台湾人,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后前往美国深造,在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
毕业后有过六年在家赋闲的日子,后来拍摄了多部获奖的文艺片,声名大噪,成功打入好莱坞主流的电影圈子,获得了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认可。
在好莱坞的华人导演中,他算是混的不错的一位。
这次回台湾,李桉不会呆上太长的时间,在好莱坞还有一部电影等着他来拍摄。
在美国的电影圈子里,华人导演获得拍片的机会不多,即便要拍,也是那种低成本的独立电影,像是惊悚片和恐怖片之类。
想要接到投资上千万美元的大制作并不容易。
这就是主流电影圈和非主流电影圈的区别,你没拍过大制作,就不算进入好莱坞主流导演的行列,李桉的下一部电影就有上千万美元的投资。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获得了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圈的通行证。
在台湾的家里,李桉偶尔看到了一部电视剧,看演员和场景就知道不是港台的剧集,应该是一部内地拍摄的武侠剧。
近些年,随着内地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台湾的电视台会购买内地制作的剧集。
最火的当属张国立和李保添主演的戏说历史剧,在港台地区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这让港台地区的电视台对内地的电视剧增强了信心。
他们尝试购买本地观众喜欢的类型,以历史题材为主,武侠剧也在其中。
林子轩和台湾的电视台有过合作,把《卧虎藏龙》卖到了台湾。
虽然价格不高,但能赚一点是一点,让他没想到的是《卧虎藏龙》在台湾比在内地火爆。
这是台湾观众第一次接触内地的武侠剧,觉得新鲜。
就像是每天吃同样口味的饭菜,偶尔换一换也挺好,尤其是陈道明和俞飞鸿这两位演员,给台湾观众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陈道明成了台湾中老年女性的偶像,俞飞鸿同样收获了无数台湾男性的倾慕。
台湾电视台想请两人到台湾进行宣传活动,陈道明没有同意。
李桉看了几集《卧虎藏龙》,觉得这个故事有点意思,内地的电视剧更注重场景和文戏,这部剧带着文化底蕴,比港台的武侠剧更为大气。
他注意了一下,知道了原著作者,是一位叫做林子轩的内地人。
第三百二十一章 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江湖
李桉从小就对武侠小说感兴趣,对武侠世界充满了幻想。
武侠世界对他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个抽象的世界,不存在于现实当中。
他可以将内心的感情戏加以表象化、具体化,动作场面更像是舞蹈设计,是一种非常自由奔放的电影表现形式。
在现实题材的电影中,人物要遵守规矩,一举一动,说话做事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否则观众就会觉得这部电影不真实。
武侠片不存在这种情况,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飞天遁地,杀人放火都会被观众所接受。
除了创作上的自由,李桉更为注重里面的情与义。
当情感来时,要如何处理爱恨,才够义气,他向往的是儒侠和美人的侠义世界,一个华人曾经寄托情感和梦想的世界。
他觉得这些东西在武侠小说中还能找到,但在港台的武侠片里,却极少能与真实的情感和文化产生联系,只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面,无法提高。
这和内地的电影人看法相似。
港台的武侠片太注重技术,沉迷于视觉特效和武打场景,文化内涵不足。
这就是文艺片导演对港台武侠片的看法,然而,正是这样的武侠片和动作片却成了外国人了解东方文化的最佳管道。
甚至是唯一途径,外国人并不知道这只是东方文化中最为表面和粗浅的部分。
对此,李桉一直耿耿于怀,想要拍一部自己心目中的武侠片。
拍摄武侠片需要许多条件的配合,不光是资金的问题,还分为文戏导演和武戏导演。
比如一个武侠片的剧组,文戏和武戏往往是分开来拍,导演负责拍摄文戏,武戏有武术指导来拍摄,他们有自己的圈子,文戏导演很难插手武戏。
你不懂这个东西,只能提出自己设想,由武戏导演来完成。
武戏导演对文化没什么兴趣,他只要让武戏打起来好看就行了,不会讲究什么内涵。
拍摄资金就那么多,你到底是要武打还是意境,是去拍山水,还是拍武打场面。
李桉想拍的是一部富有人文气息的武侠片。
他这次看到了《卧虎藏龙》的电视剧,从里面感受到一丝的人文气息,和港台的武侠剧不一样,很新鲜,有一点自己心目中的影子。
在剧中武打场面不多,更多的是文戏,还有京城各处的场景。
古老的京城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人物对话带着古韵,这都是港台武侠剧里没有的。
还有这部剧里的角色,主角竟然是一名女子,一般的武侠小说,主角往往都是男人,比较阳刚,女人多是陪衬,或者沦为花瓶。
正因为如此,当其他观众关注陈道明和俞飞鸿的时候,李桉把目光放在了徐静蕾身上。
刚开始这个演员表演的很一般,不仅样貌一般,演技也一般,可随着剧情的进展,这个演员在表演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