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2页
    五万块对林子轩算是个大数目,但对于这部投资超过1300万人民币的剧集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以演员的片酬为例。
    这部剧的主演赵亚芝的片酬是每集4万港币,拍这部戏拿到的总片酬超过150万港币。
    扮演许仙的叶桐片酬是每集3万港币,光是所有演员的片酬就占去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这在内地影视圈很难想象,内地的电视剧演员片酬占总投资的二十分之一就算高了。
    由此可见,内地明星的商业价值还没有开发出来。
    林子轩看了台湾提交的拍摄计划,为了节省资金,他们尽量缩短在内地的拍摄时间。
    除了演员的片酬,台湾的影视公司还花费几十万从美国购买了一台特效机器,专门用于做后期的特效处理,这种机器在内地极其少见。
    林子轩只能感叹这些人舍得花钱,如果他有一台特效机器,也能制作神话剧。
    不过眼下他只能制作情景喜剧。
    这是他和冯小刚商量后决定在新公司成立的时候拍摄的第一个项目,情景喜剧投资低回报高,风险很小,他们比较拿手。
    当然不能是《海马歌舞厅》那种讽刺现实的题材,要积极正面一些。
    第一个项目是为了赚钱,积累资金,不能讲太多艺术追求,只有有钱了才能谈追求,要不然大家只能饿肚子。
    林子轩给花城的陈常乐出主意拍摄情景喜剧,他自己也是这么打算的。
    像这种小影视公司只能先依靠情景喜剧赚取第一桶金,再朝着电影方面发展,一步步来。
    有了台湾人提供的五万块,还有张艺谋的那笔钱,加上《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六万港币,林子轩算起来也有十几万身家了。
    只是有些钱暂时还拿不到,他目前也就六七万存款。
    在新公司里,林子轩能拿出来五万,葛优出四万,冯小刚拿一万,凑成十万,这就是启动资金,以后赚了钱按照这个分成。
    这算是股份制公司的雏形了。
    目前他们的公司还停留在嘴皮子上,要先把第一个项目谈妥才行。
    林子轩提出了几个方向,一个是仿照《我爱我家》,把剧情搬到东北去,拍摄《东北一家人》,讲的还是一家子的逗乐故事。
    第二个是拍摄部队上的事,一个炊事班里面各种鸡毛蒜皮的小趣事。
    第三个同样是讲家庭生活的,不过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讲父母和孩子如何相处,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他觉得这三部情景喜剧只要拍好了,赚钱应该没有问题。
    作为艺术中心的负责人,林子轩写出故事梗概,提供创意,具体内容自然有下面的编剧完成,这也是扬长避短,他的生活阅历不够,集思广益才是最好的途径。
    创作组每天的工作就是闲聊和攒本子,林子轩负责最后的审核。
    两人需要从中选出一个本子,剩下的两个本子留给艺术中心,算是林子轩的一份心意。
    “东北这个不行,地域性太强,拍成电视剧不好卖。”冯小刚分析道,“再说了,咱们弄点京城的笑料还行,像这种生活化的本子只能找东北的编剧来写。”
    “那这个讲家庭教育的本子呢?”林子轩询问道。
    “孩子的戏太难拍,咱们想要见效快就不能拍孩子的戏,小孩一哭半天时间就耽误了。”冯小刚摇头道,“这个部队上的题材不错,里面的角色全国各地的人都有,没有地域限制,肯定卖的好,而且咱们可以找部队上的宣传部门拉投资。”
    “部队上好拉投资么?”林子轩不解道。
    “部队上也有电视制作单位,不过拍的都是军旅题材的剧集,像是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原来是话剧团,专门演话剧,后来拍了不少电视剧。”冯小刚说明道,“咱们拿着本子找他们合作,先试试看,实在不行再找那些大老板投资。”
    第一百八十章 那时青春,时光正好
    这一天,林子轩陪着慕姗姗回到了京城广播学院。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广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请慕姗姗回来给系里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讲讲经验,鼓鼓劲,打打气。
    这是一个月前就约好的事情。
    慕姗姗在华国的播音主持界有了一定的名气,受到多方的关注。
    虽说还没有那些老主持人资历深,却表现的相当抢眼,尤其是她今年主持的《文化访谈》。
    这档节目的收视率不算很高,但在主持行业内部却获得了众多好评,一个是节目形式有所创新,还有就是展现了慕姗姗的主持功力。
    《方大综艺》虽然火爆,不过那是两个人主持,节目的形式注定了慕姗姗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可能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却很难得到行业内的认可。
    在播音主持行业,主持人都希望有一档自己单独主持的节目,这是自身能力的体现。
    吐字清楚和语言流利只是主持人的基本功,对于一名主持人来说,还要能够控场,包括掌握主持的节奏、时间把控、现场氛围的调节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
    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风格。
    这个风格可以是指声音的风格,也可以指主持的风格,是轻松活泼还是睿智犀利,让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认出这个主持人是你,而不是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