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页
    为什么在《渴望》中张凯丽想哭就能哭出来,连眼药水都不用,她只要一想到还要在摄影棚里继续拍摄,就觉得自己真命苦。
    为了节省资金,赶进度,在国内拍摄电视剧就像是打仗一样。
    “调整拍摄计划,把她的戏份打散,分开拍摄,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林子轩建议道。
    他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要么是减少王姬的戏份,要么是集中一段时间把王姬的戏份先拍完,要么就是剧组配合她的作息时间来拍戏。
    如果采用前两条,很可能会破坏这部电视剧的整体构架。
    王姬倒是很有京城女人的脾气,不娇气,她不想拖慢剧组的进度。
    剧组在美国多呆一天就要花费大把的美金,即使是这么节省还存在着资金缺口。
    林子轩坚持调整拍摄计划,保证王姬的作息,说到底他并不是一个惟利是图的资本家。
    事到如今,他也看开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就继续贷款,都熬到这份上了,华国银行也不能看着他们在美国饿死。
    这种手段有点无赖,却相当有效。
    让林子轩没想到的是这么做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怀孕后,王姬搬出了公寓楼,那里环境不好,太闹腾,没办法好好休息,她非常自觉,每次拍戏都按照时间提前过来。
    有一次,剧组来到拍摄场地,发现姜文不见了。
    打电话一问,他昨晚上忘了定闹钟,睡过头了,大家离开公寓楼的时候开着几辆车,闹哄哄的没注意,都以为他坐了别的车。
    等姜文赶过来,一两个钟头过去了。
    “我一孕妇都能准点来,你倒好,还让一帮人在这儿等着。”王姬当时数落了姜文一顿。
    姜文知道理亏,赶忙道歉,在拍戏的时候也是认认真真,争取一遍就过,这样就不用反复排练,耽误时间了。
    林子轩和冯小刚一看,这个行,总算有人能管住姜文了。
    剧组里有个孕妇,大家做事都不那么毛糙了,进度快了不少,这算是意外收获吧。
    随着《渴望》的播出,收视率既没有大涨,也没有大跌,保持平稳状态,主要是美国华文电视台观众的基数太小,收视率的变化不明显。
    在纽约华人社区发行的中文报纸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渴望》的评论。
    美国华人对国内的情况不太了解,很多消息都是从香港和台湾那边传过来的,在印象中大陆还处在六七十年代的混乱状况。
    通过这部电视剧,他们看到的大陆虽然经济还不发达,但也不混乱,而是平平常常的过日子,《渴望》中传达出的善良、正直和美好的情感同样能够感染美国华人。
    这正是家庭情感剧的魅力所在。
    从收视率推算,在纽约观看《渴望》这部剧的观众不会超过四万人,看完之后写评论的不会超过五十人,写了评论还能被报纸发表的那就少之又少了。
    其中有赞扬也有批评。
    林子轩把报纸上的赞扬收集起来,批评扔掉,准备寄回国内,这算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和华国电视台在海外取得的一项成绩。
    作为下属,时不时的向领导汇报成绩是思想成熟的表现。
    第一百二十章 两条路
    林子轩把中文报纸上和《渴望》相关的评论寄回国内的同时,还附带有一份工作总结。
    在这份总结中,他简单的介绍了美国华语电视台的情况。
    美国的华语电视台从1974年开始出现,早期大多是台湾人创办,后来移居美国的香港人相继开办了华语电视台,两者几乎垄断了美国的华语电视市场。
    这些华语电视台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金不足,缺乏制作节目的能力,竞争激烈等问题。
    正因为如此,他们只能向香港和台湾的影视制作机构购买节目播放版权。
    在林子轩看来,这是国内电视行业进入美国华语电视市场的大好机会,因为国内的节目制作费用低,相对应的出售播放权的价格也低,很有竞争力。
    举例来说,台湾的电视剧《戏说潜隆》的制作费用高达上千万,《渴望》的制作费用只有一百万,两者的集数差不多,在出售时《渴望》自然更便宜。
    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用低价的电视节目冲击美国的华语电视市场。
    一旦国内的电视节目在美国的华语电视台扎根,就会在华人中产生影响,起到宣传作用。
    他的结论是,华国电视台应该走出国门,把台里优秀的节目推广到海外。
    在洋洋洒洒的说了一通后,林子轩没有忘记提一下自己。
    他不满足于目前取得的好成绩,决定再接再厉,把华国的电视剧推广到美国的西部去,不仅仅是纽约,还有洛杉矶和芝加哥,要让华国的声音和讯息传遍整个北美地区。
    这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他真正的想法是能再忽悠两家华语电视台就不错了。
    不过工作总结嘛,总要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给领导一种你有远大抱负的印象。
    这件邮包寄回国内后,收件人是李虹。
    李虹通过国际长途和女儿交流过,知道在美国推销国内的电视节目并不容易,毕竟美国华人中粤语观众占据大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