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的自媒体发展得不错,资讯也非常丰富,但有利有弊。好处在于,很多传统媒体无法及时发现的丑恶现象,被自媒体一曝光,迅速就能传播,并引起重视。
坏处在于,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故意撰写没有事实根据的假新闻,误导网民。
预期在两三年内,自媒体行业会在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引导下逐渐规范起来。
岳遵考虑是否要提醒苏韬,公开对这些无稽之谈的药方进行解释说明,引导舆论,让大家正确地看待中医。
苏韬现在是国内医学界的一面旗帜,谁都可以倒下,但他必须得傲然挺立。
……
得知苏韬回国之后,姬湘君安静下来,不像之前那样,慌乱得如同无头苍蝇。
让她失望的是,苏韬已经回国好几天,始终没有跟自己联系,这让她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自己再过几天就不是他的助理,很多机密的事情不让自己参与是理所当然的。
姬湘君只能这么跟自我解释。
但,为什么苏韬没有向两个实习助理下达指示或者命令?
姬湘君感到困惑不解。
在姬湘君的眼里,苏韬是穿鞋系鞋带都需要人帮助的巨婴,因为她事无巨细地帮他考虑到每个细节。
但姬湘君却是忘记,自己没有担任助理之前,苏韬从来都是潇洒的独行侠,他过得简单、干净、充实。
姬湘君现在很迷茫,她一度以为苏韬缺了自己或者说缺了助理,工作生活变得一团糟,但事实上苏韬比想象中更轻易地适应这种生活。
姬湘君觉得自己特别失落,因为她开始动摇,自己辞职的决定是否正确。
电话铃声响起,屏幕上显示苏韬的名字,姬湘君如同弹簧般坐起,深呼吸,接通电话,“老大有何指示?”
苏韬终于跟自己主动联系,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忽略自己的存在。
他们接下来还得前往美国纽约,等结束这场世界巡医大会,她才将跟苏韬彻底道别。
职场上的关系,其实很脆弱,每天朝夕相处,但当分道扬镳,极有可能,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明天我们在燕京集合,航班你自己定吧。”苏韬很干脆地说道。
“好的,我们争取坐最早的航班。”姬湘君沉声说道。
苏韬怔了怔,想告诉姬湘君不用那么赶,但以他对姬湘君的了解,即使自己说了,也是无济于事。
只简单地说了两三句,苏韬便挂断了电话,但姬湘君内心却是充实了许多,她迅速开始忙碌起来,先通知冷银做好动身的准备,再告知两个实习秘书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交代好一切,已经是十二点,姬湘君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
她的行李箱是三十寸尺码,也是国际托运的最大尺寸,里面的空间很大,方便她摆放衣物和生活用品。
等忙完一切,姬湘君才躺上床,很快陷入梦乡。
一个人从愚钝变得聪敏,从僵硬变得灵活,往往只需要一个电话。
第2291章 要为自己而活
苏韬抵达燕京之后,跟方雪玲私下见了一面,她的女儿周靖淇在凌玉及三味堂团队的调理下,病情得到了缓解,而方雪玲的公司也因为苏韬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起死回生。
苏韬在岛国的时候跟顾隐推荐过方雪玲,顾隐又将方雪玲推荐给自己的几个朋友,使得方雪玲公司的订单量不断增加,她不得不增派人手,扩大公司的规模。
因为生活和事业逐步走上正轨,方雪玲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她是搭乘公司用车而来,是一辆宝马七系,司机是一个年纪在二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孩,以“师父”称呼方雪玲。
文物修复和中医有着很多互通之处,都是一门技术活,因此存在师徒之间授业传承。
每个修复大师都长着一双巧夺天工的手,但仔细观察比常人又要多了不少伤疤和肉茧。
苏韬跟方雪玲轻轻握手,两人围着茶几对坐,女弟子乖巧地关上门。
“方姐,岐黄博物馆的几件文物修复得很完美,让人叹为观止,我这次约你见面,一方面是想感谢你,另一方面也想邀请你成为岐黄博物馆的馆长。”苏韬早就有这个想法,“你别误会,让你担任馆长,绝对不是想要免掉修复产生的费用。”
方雪玲知道苏韬后面一句话是在开玩笑,她其实通过别人之口,多次得知苏韬的想法。
方雪玲面带微笑道:“能担任岐黄博物馆的馆长,是何等的荣幸。岐黄博物馆可是国家级博物馆,如果我能担任这个职务,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对公司所有员工而言,都是认可和资历。但,我怕我自己难以胜任,因为我虽然精通文物修复,对中医的历史文化也有了解,但仅仅是一知半解,怕会让中医行业的专业人士笑话。”
苏韬重重地挥手,很认真地说道:“我思索馆长的职务,思前想后,还是你比较适合。中医研究的是医术,治病救人的办法,而博物馆装载的是历史,修复文物,完美传承的工艺,如果我真请一个国医大师担任馆长,反而会让收藏行家觉得太狭隘。即使你再不愿意,也请你看在我的面子上,担任这个职务。”
方雪玲见苏韬的语气真诚,她能摸清其中的厉害分析,虽然工作量变大,但对自己事业的发展,绝对有利,感慨道:“要不,我先给你做一份关于岐黄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方案,你看了之后,再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