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是画一幅山水画,给你一张空白纸和一张布满颜料的纸,当然是空白纸更容易画家发挥。
而三味堂聘请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即使你没有任何文凭和学历,通过三味堂的考核之后,也可以加入其中。
没有门槛又是最高的门槛,想要进入三味堂的中医,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坐堂医。
严鸿渐看过三味堂的坐堂医名单,豪华程度让人真是羡慕不已,恨不得跟上级争取经费,高薪将这些人给挖过来。
当然,虽然他有这个冲动,但上级肯定不会支持严鸿渐疯狂的想法。
宋思辰笑着安慰道:“严院长,不知道你那边有没有空位置,我有几个不成器的徒弟,原本是单干的,现在他们想到大医院取经,如果弘雅能够收容他们,那就实在太好了。”
严鸿渐眼睛一亮,知道这是宋思辰对于自己退休的补偿,但凡他认可的弟子,基本都是水平很高的中医大夫,正是求之不得呢。
“我明天便跟上面打报告。”
“我会写好推荐书,给他们做担保。”
有宋思辰的担保书,严鸿渐让这几人加入弘雅医院还是很轻松的。
苏韬在旁边看得明白,宋思辰为自己的师兄能进入弘雅医院可算是用心良苦,如果他还没有辞职,提出这样的要求,肯定会被拒绝,但现在宋思辰孑然一身,再推荐他们,就显得水到渠成。
从这个小细节看得出来,宋思辰是真心想为年轻一辈让出位置,俯身甘为孺子牛!
吃完饭之后,苏韬和宋思辰共乘一辆车,先将宋思辰送到家中,苏韬再返回酒店。
宋思辰在车上笑着感慨道:“南北派中医的切磋,还是很有价值,竟然找出姚羽这么个出色的人才,虽然岐黄研究所还没有推出研究成果,但我和姚羽聊过几次关于中医理论的方向性研究,他提出了很多有建树的想法……”
苏韬笑着说道:“姚羽虽然很优秀,但还是离不开你们的指导、提点。”
宋思辰挥挥手,轻松笑道:“我想得很明白,我们以后就帮你们挡子弹,至于中医未来成为什么样子,得由你们这群年轻人来勾勒、描绘。我们年龄大了,很多想法,已经追不上潮流,人老了就得服输,不能当年轻人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第2202章 青囊秘藏线索
老的一批功成身退,新的一批风华正茂。
中医行业正以不错的势头在发展,新旧更替,血液循环,待机更新。
姚羽成立的岐黄研究所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因为稿费很高,而且计划每年会推出年度中医人物,因此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稿费放在其次,如果能被评上年度人物的话,那意味着在中医行业能够彻底成名,现在单以华夏市场而言,中医都是一个有潜力和很热门的行业,只要你成名成家,根本不愁工作机会。
像药神集团和三味集团旗下的连锁中医馆都面向全球进行发展,所以你如果想要出国工作,也是不乏机遇。
姚羽等审核人员每天至少得看二三十篇的论文,看论文是研究其中的逻辑和观点,比起给病人治病难度大多了,一篇论文至少要看半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审核论文要花费十到十五个小时,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姚羽已经开辟业内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不是岐黄研究所的在职员工,而是中医行业的大拿,他们拥有审阅投稿人员的资质。这些审稿人不一定在乎那些稿费,他们更关注审稿人的身份,因为这标志着他们站在行业的顶尖位置。
这些业内审稿人每个月只需要审核五篇稿件,稿件会有岐黄研究所的正式员工复审,如果出现两次失败审核,将被取消审稿人的身份。
姚羽很赞同这种模式,因为可以加强研究成果与行业人员的互动性。初步的审稿人员已经达到两百多人,但这个数字还不够稳定,至少运营两年以上,才能够形成稳定的水池,现在还处于疯狂淘汰的节点。
宋思辰是研究所的特聘人员,每天都会审阅各种各样的稿件,虽然大浪淘沙,稿件中肯定混杂着滥竽充数的内容,但偶尔还是会遇到惊喜,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见宋思辰高度认可自己成立岐黄研究所一事,苏韬也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他现在是栽树,等十年二十年之后,再看看今天的举动,便可以知道是否有前瞻性了。
宋思辰可以肯定的是,苏韬在做前所有为的事情,他每一步都在创新,每一步都是给中医的未来探索新的成长通道。
宋思辰和窦方刚几年前坐在一起聊天,窦方刚总会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看看自己的徒子徒孙,没有一个能够扛起振兴中医的重任,等他们这批老人离开这个行业,中医还能剩下什么?”
但现在窦方刚不会说这些话,他不会轻易地给年轻人泼冷水,甚至还会主动地帮助年轻人分担压力,鼓励他们承担重任。
华夏的人群素质在不断提升,勤劳勇敢、自尊自强的情怀从没有消失,即使一代瞧不上一代,但事实上每一代人都能担负责任,每一代都完美地诠释了华夏民族灵魂深处的韧性。
宋思辰现在很满足,因为他终于可以放心地将中医的未来交给年轻人。
苏韬将宋思辰送到楼下,师母温月珍非要拉着苏韬进屋坐,苏韬便让司机离开,届时自己打的返回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