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这一日,瑞和只剩下些微的咳嗽,孙秀才早早准备好打赏的铜钱,打扫好门前和院子后打开大门,忐忑地等消息。
四个侍卫,两个接受委托去看榜,一去就是小半个时辰,等得孙秀才心焦不已。
“来了来了!”
终于听到外面有锣鼓声,孙秀才蹭地站起来,对着门外望眼欲穿。
瑞和五感强,已经听到了“孙耀祖”这三个字,看来是真的中了。
两个侍卫回来了,还带着报喜的锣队,经过乡试报喜,瑞和已经有了经验,客气地谢过,然后拿赏银。
中了会试,那就是贡士了,瑞和打听了一下,此次贡士录三百五十人,他在第九名。
“第九名啊,好啊!”孙秀才喜不自胜,脸上的笑容就没有下来过。
平陵侯府里也迎来了喜报,府上大少爷中了。
门房欢天喜地给报喜人赏银,再带着喜色将消息传进去。好消息一重重地递进深宅大院,自然也传进了周淑慧耳朵里,她将茶盏放下,问:“考了第几名?”
来人回:“说是三百四十名,本次录取三百五十名。”
“下去吧。”
周淑慧在内室里转起了圈,脸色越发地沉重。第一代平陵侯随太祖征战天下,天下大定后得封平陵侯,领丹书铁券,爵位世袭罔替。大齐海清河晏数百年,以军功得爵的平陵侯慢慢地也没了用武之地。现在大齐以文治天下,老牌的公爵守着祖辈的荣光,却已经远离朝堂核心许多年。为了重兴家族,平陵侯开始弃武从文,周淑慧知道,平陵侯当年为世子聘她为妻,首要看中的是她的家世,其次才是她的品格。她的父亲是工部尚书,母亲是原翰林学士的独女。
可惜的是,她成亲五年都没有身孕,丈夫虽为嫡长子,但府中还有一个庶长子,因府中没有分家,人都称其为大爷的。在丈夫还没有被册为世子之前,府中都称丈夫为二爷,称她为二奶奶,你说听了心中憋闷不憋闷?
这位庶兄读书还比自己丈夫强得多,在她嫁进来的那年就已经是个秀才,几年后又中举,好在后来会试不顺,落榜了。
即便落榜了,这位庶兄也是整个平陵侯府里最有出息的人了,弃武从文弃武从文,哪里是口头说说就能实现的?周淑慧的丈夫考了十几年,到现在也只是一个童生,相比之下,简直见不得人。
庶出大伯读书比自己丈夫强就算了,子嗣也更加繁盛。他比自己丈夫大一岁,早成亲一年,到现在已经有六子四女。相比之下,他们嫡出长房只有灿儿一根独苗,不止外人嘀咕,自家公公都不甚满意。周淑慧能有什么法子?灿儿这个孩子,都是她苦心经营得来的,那种事情哪里能来第二回?借着灿儿,她终于将丈夫悬了几年的世子之位落到实处,自己也成了世子夫人,都说富贵险中求,但日子过得好好的,谁乐意再去淌险呢?
现在大伯成了贡士,眼看就能去考殿试了,若是再顺利成为进士,以后授官办差,手里捏的是实实在在的权势。公公再看中嫡出长房又能如何?难道还能不帮着大伯开路?真正涉及到阖府未来时,什么嫡庶都是狗屁,公公一定会倾力将大伯扶上去的。
想到这里,周淑慧心中焦躁极了,恨不得一道雷劈下来,赶紧将大伯哥劈死了事。
“世子夫人,松鹤堂来人,说是侯夫人请您过去,要与您商量一下庆贺森大爷中贡士之事。”侍女小心翼翼地在门外说道。
“知道了,回一声,我换身衣服就过去。”周淑慧深吸一口气,唤人,“让迎风进来给我梳头。”
从松鹤堂回来后,迎雪过来了。
“不是才出月子吗?让你好好歇歇再回来,怎么这会子过来了?”周淑慧疲惫地靠在塌上,小丫头在给她捶腿。
迎雪眨眨眼,周淑慧的脚动了动,让小丫头下去。
“怎么了?”周淑慧坐直了。
迎雪坐在脚踏上,轻轻地给她捶腿,低声说:“那人考中了。”比了个九的手势。
周淑慧复歪回塌上:“我想到了,他的才气……也不奇怪。”若不是看中那份才气,她也不会挑中他。她的儿子,平陵侯府的世孙,以后一定也会是一个读书种子,给她带来名誉和荣耀。
“奴婢让我家那口子去看的,特地让他抄来全榜,他以为是因着府上森大爷,没有起疑。”迎雪轻声说。
“我知道了,你的心意我都记在心里。”周淑慧将她拉起来,拍拍她的手,“回去吧,那是你第一个孩子,你用心带,等孩子结实了再一起带进来,等他长大,我让他跟着灿儿。”
迎雪抿嘴笑:“是,奴婢听您的。”
孙家在京城没有亲戚朋友,所以只自家人庆祝,从酒楼里叫了一桌丰富的席面,再将隔壁院子的四个侍卫请过来凑一桌,吃完就算庆祝了。
庆祝之后,瑞和就冷静地继续读书了,过几天的殿试才是重中之重,他不想放松,打算一鼓作气,不说考个状元,也要争取一下一甲二甲。
备考的日子过得飞快,殿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这一天瑞和早早起来,天还没亮就收拾好自己,在孙秀才的陪同下前往皇城。进入皇城也有一套手续和验证,等到能入宫的时候,太阳高挂,晒得人身上暖烘烘的。
开考的时候,皇帝并没有到,瑞和沉静地答题,用的是上辈子苦练过的馆阁体,这个世界还没有这种字体出现,他特地在殿试的时候用,当然是想吸引考官和皇帝的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