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要防止武将的山头主义,所以实行了定期换将,这是郭永崎一朝才新出的做法。正因为有这样的先例,李业才更加相信。
李业心想:这真的是要断他的财路呀!
不过李业心中虽然吐嘈,但是偏偏赵清漪这时一不安抚他、二不一味的敲竹杠,而是拿出很合理的朝廷防备武将要动他的话题来,李业心中潜意识中的不安反而消逝了。
朝廷想要换他,那说明就算将来影响发财,但是现在的身家荣华是能保住的,至少朝廷不是想卸磨杀驴。(这样的巨贪大奸祸害百姓的王八蛋也好意说自己是驴。)
李业哪里知道赵清漪可是深通官场和人的心理的万年老狐狸,这是故意让他放下心理防备,转移注意力。
这时候讨好安抚他,他只能更疑,而这样将一军,他反而觉得探到了朝廷的底牌。
如果他是小贪小拿还就罢了,这还牵扯到了暗杀朝廷命官,通敌私贩铁器粮草等等罪名,皇帝还贪中央对西北的控制力和他几十年所积累的财富。就像嘉庆要杀了和坤这头养肥的猪过大年一样,郭永崎也是想得狠了。
李业道:我等都是做着大周的官,皇上对我恩重如山,皇上让我去哪我就去哪,可是西北不是太平之地。这一年更换三分之一武官,万一敌人再来,下头将兵配合得不好,又得生出事来。旁人不知兵难带,王爷和赵大人也是带兵之人,还不知其中关窍吗?rdquo;
李业虽然这样说,但是心中却不以为然,觉得他们虽然带兵,但是手下哪里及得上西北精锐。他们喜爱浮华,也没有真正见识过战事,只怕并不太明白。可是,但凡官员,听了这样暗中带着吹捧的话,没有自己拆台说自己不明白的。
郭延铠终于说:朝廷的规矩如此,兵是不好带,本王身为皇子还好一些,旁的将领怕是要受人微词。但他们也是怕五代十国兵乱再现,亦是为了大周安宁。rdquo;
李业心中一沉,不禁想到了世宗皇帝的杯酒释兵权rdquo;(宋太祖,对不起),难道自己还是要提前荣养?自己得的那些钱是不少了,可是男人尝过权力的滋味,哪里是能舍就舍的?况且,如今他长子与家不亲,多少年不归家,而次子还小,根本接替不了他。
李业头一回怨起了小杜氏,因为她让他长子不在身边协助他,可以及时接替入朝,延续家族荣华,他又仅剩一个小杜氏生的次子。
小杜氏确实会讨他欢心,他们当年做出的事让李业也多少知道小杜氏是心狠之人,不让妾氏生出儿子来。年轻时的李业很喜欢小杜氏,对妾氏不怎么看重,也未必想要求得庶子,况且与杜家联姻关系更重要。
这时,朝廷有夺兵权之态,他才发现人丁单薄,与长子离心的后果mdash;mdash;都是小杜氏。
反了,投了西羌,还是放下兵权荣养?
他竟是比哈姆雷特还要头疼。
赵清漪又叹道:皇上到底是仁君明君,也不能听朝臣片面之言,西北屏障中国,自然重要之极。还是宣抚过后,再商讨个更完善的对策来。rdquo;
赵清漪刚才打击了他这么些时候,吊着他这么久,也猜出他的各种思考,时间差不多了,才说了一句这样很有弦外之音的话来。
赵清漪还特意看了郭延铠一眼,郭延铠这时装得好逼,似笑非笑当中。
李业目中精光一盛,好像那些为难的选择可以不去选,有更让他容易接受的选项。
这还要宣抚过后再说,说明这件事上皇帝和朝廷会很大部分上听取郭延铠和赵季青的意见,他们会结合西北的实际情况rdquo;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李业这时也一点都不鄙视赵季青了,对郭延铠也更加重视。如果能将女儿芊芊送到他府上,联姻结成利益同盟,他势力在京中要维护他的。
如果郭延铠能当皇帝最好,他能当上国丈,而如果他不能当皇帝,也是亲王,皇上现在身子还好,总能拖到小儿子长大。将来李家有两个撑起门庭的男人,又八王爷和杜家,甚至庶女嫁出去的姻亲家族帮助,势力更大。那时他就算下来,李家也一时沉不下去,况且,还能在西北多发几年财。
李业的算盘打得好,可是他不知道赵季表的数学比武功更好。就是让李业怀着这样的心,全面放下戒备,而在这几乎达成默契,他们将要完成宣抚行程时,再发动行动,他们只怕全部是蒙的。
李业笑着奉承:王爷和赵大人少年英才、国之栋梁,依在下之见,你们的见地可比朝中一些鄙薄之人强大多。rdquo;
郭延铠淡淡笑道:忠勇侯过誉了,小王与太子相比hellip;hellip;可又差太多了。rdquo;
这句嫂子嘱咐敲打他之后适时说的台词,他也练过很久了。嫂子真是泼皮无赖流氓狐狸,敢这么玩弄人家一员宿将。
李业和在场官员听在耳中,果然暗暗眼神飘了飘,李业又笑道:都是天潢贵胄,王爷也不用过谦。皇上唯才是用,王爷若不是深得皇上真传,也不可能小小年纪就统领大军。rdquo;
郭延铠淡笑:好说,好说。rdquo;
李业暗忖:把自己和太子比,这是有意这位置。想想刚才他们说的滴水不漏的话可是全透出弦外之音。
这不是八王爷想要他臣服还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