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7页
    此外,天帝千年修书万卷,合称大荒宝典rdquo;、三教宝典rdquo;,会在天庭、昆仑、大荒、东海修建了开放的藏经阁rdquo;。遵纪守法的散仙以上修士按不同族群、不同种类的藏经、排出规定时间每年可以到藏经阁rdquo;阅览或抄经。
    此举让洪荒上下修士无不感念天帝天恩浩荡,功德无量。
    按天帝所言,修士闭关修行当然至关重要,但是到达瓶颈时还是需要机缘和心境,这时候不妨就看看天庭各种岗有没有人辞职去闭关而空缺,当个几年神职增加功德阅历、改变心境,只怕就有机缘了。
    于是天庭的公务员岗位在洪荒修士眼里完全不同于封神榜rdquo;那样讨厌。而每族修士也担心将来自己族中修士需要这样炼历的岗位却轮不到,但凡族中现在得到岗位的就算换人也不想岗位落入外族手中。
    总之,清漪当天帝,还是不缺人给她当官,修士有一点和人族不一样,当官天庭不用给钱,这点是她最满意的。
    虽说天庭仍然有处罚修士、阐教司法体系也杀过修士,但是天帝和天庭新政府仍然得到上下拥戴,天帝也被洪荒称为仁君rdquo;。
    过了十年,龙君遇上大劫,大雷降下,震动洪荒,龙君如玄青一样用内丹挡雷却仍然保不住身体。他魂魄离体,身体被灭,而魂魄也七零八落,还是龙族用凝魄灯给他重聚魂魄,然后只能转入轮回,将要投胎为凡人。
    之前水神共工撞倒不周山,又因龙族天庭的危机,对天水降人间之事疏于管理。人族文明一个量劫轮回后重新大兴,但至舜帝时期,人间大洪水越发严重。
    也正在此时,清漪卖给龙族一个面子,恩典龙君残魂投胎为人,乃为轩辕黄帝后裔,名曰禹rdquo;。
    (注:一说共一撞倒不周山才造成大洪水,后才有女娲补天rdquo;。但大洪水又有牵扯大禹治水rdquo;的。也有些版本共工撞倒不周山和女娲补天rdquo;完全不相干。本文反正是揉杂的,女娲补天发生在几十万年前,不要太考据。)
    后来舜rdquo;禅位给大贤之名的禹rdquo;,禹rdquo;带领人族疏通河道,治理了人间洪水之祸,得到功德,建立了夏朝。
    清漪不知道按照正常封神传说,龙君残魂是不是也投胎为禹,不过龙族这家天下rdquo;的风格,禹倒是仍然不变的。禹却也因为家天下rdquo;,功德气数传于子孙后代,无缘再登仙班。
    人族帝王成神的有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可禹去逝后,却再入轮回,永世为人。
    龙族看透天数,此事也不可挽回了,对于禹的后来转世也不再执着,但是暗中还是比较照顾夏朝。
    虽说此时龙族和凤族都共同拥护清漪为帝,但是凤族要与龙族扛精的性子还是不变。夏朝中期,凤族的四王子妃玄鸟(注:有人称玄鸟为燕子,但近代郭沫若因为《离骚》中的rdquo;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rdquo; 认为玄鸟是凤凰)在人间生了一颗蛋,被人间女子简狄rdquo;吞下肚去。简狄因此怀孕,生下了契rdquo;。
    契的后人部落逐渐强大,到十四代汤时,桀暴虐不仁,夏朝气数已尽,汤兴兵灭了夏朝,建立殷商。
    与夏朝以鲲rdquo;(注:属龙族)为图腾不同,殷商以玄鸟rdquo;(既凤凰)为图腾。
    人界是三界之基,之前有夏朝,龙族虽然没有了天帝,仍然繁盛如旧,此时商朝大兴,则凤族大兴,凤族金仙以上修士竟也达二三十位,总数胜过了龙族。
    就连龙族的绝对势力范围的正神岗位,都被凤族能人抢走好几个。这是公开竞聘的,龙族原本有前任开路的优势仍被凤族能人夺走,也是无话可说。
    清漪发现原来上古的神话历史站在天帝rdquo;的角度看还是这么有趣的,作为天帝,她礼遇禅让拥护她登位的龙族。可是龙族还一直延续着他们的嚣张强横对她和三界都不是好事。有凤族为刺头在体制内争一争,她这个天帝就作作壁上观了,为帝者的权谋制衡之术。
    而在龙族与凤族在人间上演一出心机婊的时候,三清道场昆仑山也因为阐教和截教两派门人众多,显得拥挤不堪。她也就无心多关注已沦为配角的玄青及龙族。
    而阐教最讲究一个脚根出身,看着截教中什么下贱妖族都来昆仑山学艺,又时常误闯玉清仙境,也是恼怒非常。
    几百年来,阐教众仙虽然执法杀人rdquo;习惯了,也极力克制,因为误闯rdquo;不是死罪。于是阐教十二金仙上书天帝清漪,要求增加法律条款,擅闯玉清仙境的外教门徒rdquo;杀无赦。
    上清知道此事后,心底也有火气,十二金仙敢这样上书,背后要说他的好二哥玉清元始天尊不知道,他是不相信的。三清本为一家,这口口声声说外教门徒rdquo;,就差说他截教是异端了。
    还是清漪劝了劝他,说昆仑山现在确实修士多如狗,大家都有苦衷。
    按照清漪来看,昆仑山现在是一人一个洞都没有了,早无从前的景色秀丽。
    而且那些畜牲脚根修为又浅了些的弟子控制不住自己,随地大小便,随地交合,随地下蛋生仔,确实让讲究贵族修养rdquo;的阐教上下忍无可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