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9页
    明德公主道:但和离之后,她又怎么办呢?一个妇人带着个孩子怎么生活?rdquo;
    圣慈太后道:明霞不是说了,赵氏十年靠自己能照料一大家子,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丫头,怎么不能生活了?rdquo;
    皇后想了想,说:明霞这回可是得罪了王尚书,这hellip;hellip;rdquo;
    虽然是皇家,但是也要给臣子脸面,这有插手人的家事之嫌。
    圣慈太后道:此时想完全下压此事已是晚了,他只会极力修补沈俊和女儿的名声。便要报仇,也会先过了这段时间,以免节外生枝,沾若嫌疑。rdquo;
    明霞郡主说:但赵氏就有危险了,我是不是得帮帮她hellip;hellip;rdquo;
    皇后笑道:明霞倒是何故这般关心赵氏?rdquo;
    明霞郡主道:这赵氏对哥哥有救命之恩。rdquo;
    徐昀奉仁宗之命南下密查金陵府五十万两官银失踪案,已经掌握了些证据,没有想到被侍卫中的暗桩出卖,夜间引来刺杀。幸而他有几名忠心侍卫李代桃僵,他自己武功也不弱逃了出来,但虽扮作侍卫却遇敌身受重伤。当时在荒野,他真有可能一直昏死过去,被野狗咬死都不知道。
    圣慈太后道:竟然还有此事?rdquo;
    hellip;hellip;
    沈俊和王薇求到王尚书跟前,此时事件已经压不下去,知道的人太多,无法杀人灭口。
    王闳来回走着,尚书夫人道:老爷,你不能不管薇儿呀!原本她还有大好的日子,怎么能被那贱人生生毁了呀!rdquo;
    王闳坐了下来,看着女儿和女婿不免来气,说:计划得好好的,你家人怎么会突来进京?rdquo;
    沈俊道:小婿怀疑是不是赵氏那贱人在李家村就听到什么消息,听家父说也是赵氏提议自己进京来的。小婿也未料赵氏有这个胆量hellip;hellip;rdquo;
    王闳啪一声放下茶碗,骂道:老夫看她胆量大的很!你这小子,连自己媳妇是什么样的人都不了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rdquo;
    沈俊忙跪下请罪,此时已没有丝毫那么清朗之气rdquo;了。
    小婿知错,请岳父大人息怒!rdquo;
    王闳道:也就是薇儿她心系于你,不然,老夫hellip;hellip;rdquo;
    王薇只得抹泪,她去年腊月失身于他,那时慈恩寺女客院子中,是由丫鬟芷香掩护沈俊潜进她房里,她也有心勾引,他动情欲行云雨,她没有拒绝,此事她怎么脱不了干系。
    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阻挡沈俊的追名逐利之心,沈俊在王薇之事上是有担当的,当时对着王闳也称是他情难自禁强了王薇。但王闳又岂能不知这其中的道道,女儿怕也是愿意的,这事不能摊开来追究。
    沈俊道:岳父大人,此时我们该如何是好?rdquo;
    王闳沉吟片刻,道:你们也趁此时,多做些善事,市井百姓,趋利之人,吃人嘴软。rdquo;
    再派个几人到民间说说王薇的善举,弄个救命之恩,以身相许,大妇善妒不容的版本出来。再过段时间,这事的风头也过去了,而真实版本如何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王闳也是没有办法,他中年得子,唯一的儿子现在才十岁,而大女儿错嫁宁国侯的次子,既没有袭爵,才能也普通。在儿子长大成才之前,他十分需要一个男丁当左膀右臂。
    王闳虽恨沈俊和女儿私通,但是他对沈俊的文章和卖相还是十分满意的,加以培养,未必不能入阁拜相,当时最好的办法也是认下这个女婿。
    原想不过一个乡妇赵氏,施以巧计,不过两三年便可除去,外人也难知内情,却没有想到这赵氏是这样难缠的主。
    这闪电突袭rdquo;让人触不及防。更糟糕的是明霞郡主和李笑竟然插手,不然,当时发狠擒住赵氏,对她做了手脚,让她死得不明不白,没有有力的原告,凭尚书府的能耐此事还能压制。
    沈俊和王薇听从父亲意思,接连三日在状元府门口施粥施米,当然这些东西是王家出的,沈家可没有钱。但是看得张氏如割了心肝一样,可是她在这个富贵的儿媳面前根本没有底气,而儿子也一心帮着她。
    王薇此时倒不想家宅不宁,于是送了金银给张氏,张氏虽心疼施粥的浪费,心底还是觉得这个媳妇好。
    且先不提。
    却说赵清漪带着一儿一婢,原是想先赶回衢州府告知父亲,同时防范家人遭受不测,却没有想到这日她住在客店中时,得到明霞郡主的到访。
    英亲王府毗邻东宫,因是今上胞弟,太后幼子,英亲王辈份不是宗室中最高的,却是一位最尊贵的亲王。英亲王许是避嫌,虽受宠幸,并且有显赫妻族,却只掌管礼部,因而今上对他也颇为看重恩典。而世子徐昀从小跟着长三岁的太子长大,感情也颇好,因为人机敏,武艺也不错,他成了今上的密探,不过外人看来却只是一个比较受宠的宗室。
    赵清漪她心底十分感激这位奇怪的郡主,没有想到是英亲王妃要见她,她梳洗打扮了一下才带着儿子婢女前往。
    轿子从王府侧门进入,过了两道门,这才下轿,明霞郡主亲自陪伴,又有一位嬷嬷引路。
    不一会儿到了王府正堂,只觉此处檐牙高啄、轩昂壮丽,与民间建筑大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