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1页
    其实,最好是用牛力踩踏,做成稠泥,但部落里没有驯养的家牛,只能靠人力来凑。
    方立安觉得从某个角度来看,这道工序其实可以当成一项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于是,部落里,凡是年满三周岁的,都被允许参加和炼。
    来来来,大家一起踩踩踩。
    不消半天,一个个的,不拘男女,不拘老少,全成了泥猴子。
    和炼完毕,进入第四道工序,将和炼好的泥土放入坯模中压实塑形。
    这道工序比较麻烦,首先需要坯模。
    前头天冷,在山洞里猫冬时,方立安闲来无事,带着大家做了许多。长方体的木制坯模,这时候刚好拿来直接用。
    接着,放置塑形成功的砖坯时,要注意铺上一层细沙,防止泥粘连。然而,他们所在的区域,黏土好找,细沙难寻,只好用各种茅草树叶来替代。
    最后一步,放在现代可能很简单,但是放在原始社会,就变得非常困难——砖坯要阴干,不能曝晒。
    方立安思来想去,常年干燥、阴凉的地方,好像只有山洞了。只是,这要是一两天也就算了,在山洞外睡一宿算不得什么大事。可阴干需要一两个月,这么长时间,不可控因素太多,太冒险了。最终,还是去林子深处撸了芭芭叶来,宽大肥硕的叶子细细密密铺在砖坯上,堆的厚厚一层。
    阴干的两个月里,族人们并不得闲,先是赶着春耕时节把小米和花生种了,然后才马不停蹄地建造烧砖用的土窑。
    方立安是总设计师,连图带比划,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做。总共要建五个土窑,除了第一个捡起来比较费劲,往后越建越熟练。
    一群人挖地的挖地,垒土的垒土,伐木的伐木,赶紧赶慢的,等土窑做好,时间即将步入仲夏。
    这个过程已经算快的了,因为大家对土窑一无所知,连个概念都没有,想象力什么的在这里完全行不通,只能靠方立安一个人统领指挥。
    而且这段期间,族人们几乎没有时间打猎,或者说是佛系打猎,一切随缘。在林子里伐木采叶子的时候,碰上了就猎了,碰不上就算。反正山洞外面还养着羊,十天半个月杀上一只,够解馋了。
    传统土窑的外观,远远望去像地里的坟包,顶上搭着厚厚的茅草,防止土窑受到雨水的侵袭。
    造好后,方立安试着烧了两天,效果非常不错。
    阳和族人们看着高高大大的土窑,心中激荡不已,也不知道未来酋长说的砖瓦房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有土窑漂亮吗?比土窑结实吗?能像土窑一样烧火吗?冬天能有土窑这么暖和吗?
    土窑真是太好了,还建什么砖瓦房,我们住土窑吧!
    等宇和乔暗搓搓地跟他提出建议,方立安才发现部落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怎么说呢?
    土窑不是不能住,但肯定是比不得砖瓦房的,再说砖坯已经打好了,马上就要进入烧砖环节,这时候停手岂不是半途而废?
    所以方立安只能竭力动员大家,咱们在努力努力,坚持一段时间,到时候一定能住上干净、明亮、宽敞、温暖的砖瓦房。
    好在这两年,他在大家心目中树立的形象十分高大,颇具权威,族人们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妥协了。
    再加上今夏的一场暴风雨把其中一个土窑的顶子给掀了,大家心里那点不情不愿立马消失得一干二净,干活又变得积极起来。
    一定要住上未来酋长说的砖瓦房,不会被大风刮掉顶子的那种!
    考虑到砖头烧制的时间需要十数天之久,五个土窑都做的很大,一次性可以烧制将近100块砖。只是如此一来,五个土窑同时工作,对木柴的需求急剧上升。
    每天伐木,砍柴,林子的发际线越来越高,方立安时常想,等人口繁衍的越来越多,对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片林子被砍秃就成了迟早的事。
    啧,没想到他方立安竟然成了破坏地球森林生态的第一人。
    烧砖是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热,土窑里更热。为了防止中暑,大家轮番上阵,采取六班倒的制度,四小时左右一换。
    因为烧砖的过程中火不能停,所以夜里也得有人值班。
    于是,每天傍晚,男人们都会用荆棘把洞口围起来,女人和老人带着孩子留在洞里过夜,他们去土窑值班。
    一方面,他们人多,另一方面,他们有火,并不担心有野兽攻击。要是真有那不长眼的撞上来,下场也逃不过给他们加餐。
    第一批砖头烧制好,即将出窑,方立安在红砖和青砖之间犹豫了很久。
    出窑前,红砖是风冷,青砖是水冷。
    毫无疑问,风冷的过程比水冷要简单的多,但水冷的青砖性能更优,硬度、强度都远远高于风冷的红砖。
    结实,密度高,不易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
    而且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看后世那些从古代留存下来的房子就知道了,全是青砖。红砖风化的快,几十年后的墙面,有的用手都能抠动。
    思来想去,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方立安决定采用水冷的方式出青砖。
    累一点就累一点吧,反正已经累了九十九步,最后多累两步也无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