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页
    “她临走前,把我托付给她的妹妹,说要好好照顾我。”
    病房里,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的女人,却仍旧在不停嘱咐她的妹妹。
    “宝宝不喜欢吃外面卖的兔粮,这个是我平时做的配方,你要记得做给它吃。”
    “它很爱干净,从不吵闹,也会定点拉尿,所以千万别关着它。”
    “晚上的时候,多抱抱它。它怕冷也怕黑,还是个小朋友。”
    虚弱的手最后一次抚摸上小讹兽的头顶。女人的声音低的几乎听不见。可对于小讹兽来说,却是它终其一生都无法忘记的美妙。
    “宝宝,姐姐爱你。”
    这是女人对小讹兽说的最后一句话,然后就离开了人世。
    病房里,女人所有的亲友都在哭,可只有小讹兽没有。
    它一滴眼泪都没有掉,因为它知道,它一定还能把姐姐找到。只要它不放弃。
    “所以,你一直在找她灵魂的转世?”
    “嗯。可我太晚了。一切都是我的错。”
    人间这么大,人类这么多,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幼崽,却要在五彩斑斓之中寻找那一抹唯一属于它的白。
    太艰难了。
    所以,它足足找了十年,才终于找到它最依恋的那个灵魂。
    可惜,已经物是人非。
    第32章 对弱者的欺凌
    命运就是这么可悲又可笑。小讹兽和它心心念念的姐姐的第二次相遇,依然是在一个充满花香的地方。
    可一人一兽的境况,却完全相反。
    小讹兽已经有了迷人的模样,可它的姐姐,却瘦弱又狼狈。空洞的眼神里,一无所有。
    小讹兽是在一家精神疾病康复中心找到的女孩。此时的女孩,已经成了一名患者。
    病因: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之所以形成,都是有原因的。
    这个群主就是这样。
    她的父母早早离异,而继母对她虽然并不苛刻,却一直漠视。
    如果始终如此也就罢了。可偏偏她还有一个小妹妹在身边时刻对比,当然了这个妹妹是继母亲生。
    “宝贝儿,看妈妈给你新买的小裙子!”
    “不能挑食,以后会长不高的。”
    “摔得疼不疼?妈妈抱抱你!”
    继母对亲生女儿的疼爱是无微不至的,就连父亲也对喜欢撒娇的小女儿更加在意。
    爱在这个家里的分配并不平均。群主就像是一个外人,即便得到了相同的礼物,却永远没人给与真正的关心。
    谁也不知道她喜欢什么,谁也不知道她爱吃什么,谁也不在意她高不高兴、是不是难过。她就像是家里一个固定摆设,哪怕她比妹妹更加聪明优秀,也更漂亮贴心,也没有任何用处。
    因为,谁也不在乎她。
    邪恶的种子就此埋下,她对她的妹妹动了手。
    当然,那时候的她还太小,并不能思考周全,所以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发现。
    然而父亲和继母并不反思,反而将她像丢垃圾一样扔到了生母那里。
    当然了,这个前夫的孩子,对于即将要结婚的生母来说,就是一个拖油瓶。
    于是这一次,她被送进了小岭精神疾病康复中心。病症是反社会人格障碍。
    和其他精神类疾病不同,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早期,但想要真正确诊,却要等到18岁以上。
    当时只有6岁的群主,在这里就像是一个异类。
    虽然护士和大夫对她都很温柔,可他们眼里的怜悯于同情,对于小群主来说,却是最深层的讽刺。
    仿佛在一次一次提醒她,她是没有人要的野孩子。
    而小讹兽,就是在这时找到了她。
    “大人是最虚伪的生物,没有人会爱我。”虽然只有六岁,但却已经愤世嫉俗,眼里只能看得见黑暗。
    小讹兽恐惧这样的转变,却无法放弃曾经的温暖。于是它做了一个决定。
    “我会爱你,我会无条件的支持你。别害怕,我会一直一直陪着你。”
    小讹兽天真的以为,这一次,可以换它来治愈。可一切最终都是事宜愿为。
    “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答应她,帮她逃跑。”
    “所以她不是误诊出院,主治医生也不是意外死亡对吗?”
    “对。我给她喝了我的血。”
    讹兽的血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像是万人迷药剂。
    服用了之后,不管是如何肮脏的灵魂,最终都会得惹人喜欢。
    而小群主原本就长得精致可爱,在得到讹兽的加持,就更加让人忍不住同情怜悯。而那些测试也同样在讹兽血液的作用下,变得和正常人一样。
    “三个月后,她出院了。”
    “我以为,我们的好日子就要开始,可只有噩梦。”
    小讹兽的叙述里,群主在发现它血液的妙用之后,就开始一次次试探。在发现小讹兽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反抗能力之后,她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她囚禁它,虐待它,在讹兽幼小的身体上发泄一切不敢发泄出去的情绪。
    她每天都要服用讹兽的血液,目的是为了维持她完美的外表。
    “我以为,如果她一直这样,也是好的。”
    “毕竟,她太孤单了,没有别人,只剩下我。我愿意接受她一切的黑暗,只要她能够看起来像是个正常人,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