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0页
    邵炼瞟了一眼,并没有合他心意的。

    作为眼镜出征达人,邵炼的品味挑剔,此时却纵容宠溺的说:“只要你戴都好看,都可以。”

    反正是实验品,早晚会被搞废。

    他连沈明洲戴黑框眼镜都觉得好看,怎么会嫌弃其他款式不好呢。

    然而,邵炼的回答并没有让沈明洲满意。

    他说:“可我想挑一副最好看的,做出来给老师试试。”

    最好看?

    这可难到邵炼了。

    伏院生来五官端正,但是表情严肃,他戴着棕黑色老花眼镜的形象深入人心。

    邵炼顿时没办法找出一副最适合最好看的镜框给沈明洲交代。

    幸好,信息时代,大众参谋。

    邵炼回沈明洲:等等。

    转头把沈明洲发来的镜框款式截图拼起来,凑成了九宫格大长图,往微博里发。

    人民群众经常在沈明洲微博上吸猫。

    频率不高,胜在可爱。

    外加这是院士家里养的,经过沈明洲双手抚摸的猫,金灿灿的绒毛尖儿里甚至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突然,日常刷微博的围观群众,发现沈明洲又发了微博。

    这次发的不是猫,而是眼镜!

    “哪一副最好看?”

    大长图点开就是十几种镜框,仿佛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选出最好看的眼镜似的。

    一向爱在微博上指点江山的群众,倍感荣幸。

    这意思,沈明洲要看评论的啊!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看图说话,沈明洲眼睛好着呢,只有邵炼那个假装斯文的家伙才需要眼镜!

    自己推断出因果关系的群众,骄傲又自信。

    哼哼,这哪里是选眼镜,这明明是帮沈明洲选礼物。

    我们可太懂了!

    第136章

    沈明洲的微博一直是邵炼在用。

    邵炼也从不澄清。

    不明真相围观群众看穿“沈明洲”的小心思,立刻在评论里大肆发表观点。

    “金丝边的,一看就是斯文败类,妥妥配邵炼!”

    “黑框眼镜才能长长久久,听我的小洲洲,你就给他选黑框眼镜。”

    “红色才衬人的好嘛,像邵炼这种戴惯了黑边金边的大帅哥,应该挑战一下红色镜框了!”

    无师自通的人民,直接全力输出邵炼。

    评论、转发全在嘻嘻嘻哈哈哈,显然不是正经选镜框。

    偶尔有一两个好人,按照邵炼的穿衣风格,给出了中肯建议,下面都会有搞事群众回复道:不不不,要是跟邵炼平时的风格一致,谁还看得出来是咱洲选的呢!

    要选礼物当然要选抢眼的!

    那种十分不符合邵CEO的着装习惯,甚至有点儿破坏整体和谐度的最好!

    这样外界必然会爆发出困惑,表示啥眼镜啊啥品味啊邵老板眼瞎了嗷。

    眼瞎的审美也要戴起来,那才能体现出真爱!

    搞事不嫌事大,网友的脑补一日千里,连邵炼秀恩爱回复不识货的人“这是沈明洲送的礼物”都想好了。

    恨不得马上吃瓜。

    邵炼忙完,点开手机,刷开微博评论。

    上万条意见建议,红色、绿色、荧光粉获得高赞,挂在评论最显眼的位置,看得邵炼一脸困惑。

    怎么回事?

    他是跟大众审美脱轨了,还是有人在搞事?

    邵炼认真的点开自己发送的长图,发现红色、绿色、荧光粉等等镜框颜色,夹在截图里都看不清全貌,立刻确定了人民群众在搞事。

    邵炼勾起残酷冷笑,一条一条的感受群众欢快的气氛。

    难怪呢,原来这群家伙以为沈明洲是要给他选眼镜,一个建议比一个建议可怕。

    邵炼想了想,直接截图了微博上某一条回复的内容,发给了沈明洲。

    “我选不出来,群众帮你选了,相信群众吧。[图]”

    沈明洲收了图,戳开一看,上面陌生网友非常贴心的分析道——

    你觉得他年纪大,你就选棕黑的圆框;你要觉得他年轻,你就选暗红色的方框;你要觉得他不老不年轻,你就选浅银色的窄框。三十年验光配镜经验,相信我没错的。

    经验丰富,还分了类!

    沈明洲立刻就信了!

    “好,那我就选暗红色的圆框。”

    邵炼看到回复,没忍住在聊天框里打出了无数问号。

    “洲儿,伏院快六十了。”

    沈明洲认真解释道:“可是在院士里,老师很年轻了。”

    邵炼以为沈明洲会按照这条富有道理的挑选法则,给伏光耀选棕黑的圆框。

    可他竟然选了暗红色的圆框。

    邵炼点开那副暗红色方框眼镜的图片,反反复复全息参谋,还点开了伏光耀的院士证件照,进行比对。

    不难看,也不突兀。

    其实暗红色并没有想象中招摇,确实还挺显年轻。

    “暗红就暗红吧。”邵炼无奈的敲字,“只要是你做出来的眼镜,无论什么颜色什么款式,他老人家都会喜欢的。”

    毕竟这是学生满怀热情,寄托着美好愿望的礼物。

    什么颜色都不重要。

    中美会谈低调进行。

    各方媒体按兵不动,持续报道中国科技大突破,美国法案滑铁卢。

    这恐怕是中国声势浩大、美国腹背受敌的奇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