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七二章 自酿苦果
    淮西军变!

    郦琼谋反,杀监军吕祉,裹挟四万兵马投降伪齐。

    刘豫求之不得,立即敞开大门,欢迎郦琼来投,给了个大将军和侯爵头衔,赏赐宅邸、良田、美人。

    消息传到江南,朝野哗然。

    郦琼竟然反了?

    倒戈相向,投降了刘豫那个乱臣贼子。

    无论是赵构还是张浚,朝野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太出乎意料了。

    淮西内斗剧烈大家都知道,但所有人也都认为只是内斗而已,没想到会愈演愈烈,到了今日这等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郦琼军变谋反,可比先前商州董先的谋反要严重的多。

    淮西乃是距离江南咫尺之遥的战略要地,军变之后,整个淮水防线就出现了重大的漏洞,显得岌岌可危。

    董先叛变只是带走了少数人马,但郦琼裹挟走了四万兵,此消彼长,大宋淮水防御空虚,刘豫则实力大增。

    不止是在军事上,政治上的影响更为恶劣。

    一切都是从群臣请战北伐,赵构御驾督战,张俊设立都督府,罢免刘光世开始。

    某种程度上,此事是大宋朝廷自己作妖的结果,自酿苦果。

    郦琼反叛投敌固然是大逆不道,但某种程度他也是被逼反的,是大宋朝廷处置不当所致。

    华夏自古的传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首先要追究责任。

    这事到底是谁的错?

    如果要追根究底,首当其冲肯定是郦琼本人,无论什么原因,投敌叛变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可是郦琼已经身在淮北,无法追责,连其亲族都没抓住一个。

    刘光世也是有责任的,不管怎么说郦琼是他旧日部下,一手提拔起重用的武将。刘太尉你识人不明,竟然没看出来此贼狼子野心。

    然刘光世已经告老还乡,事发时已经卸任,再去追究什么已经不可能。

    换个角度,任何人都不是天生注定的反贼,天生反骨这种话其实有些混账。

    郦琼并非如董先那般被诱惑走,某种程度上是被逼走的。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种话,其实也很扯淡。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坐以待毙,为了名声而放弃利益。

    仔细说起来,朝廷在淮西政策失误才是根本。

    赵构有些后悔,如果不这么着急对淮西动手,徐徐图之,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果呢?

    没错,赵构的猜忌是这件事的重要起因。

    可皇帝圣明,是不能有错的。

    只能从臣子中寻找背锅侠,吕祉是直接责任人,如果不是他事不机密,何至于此?

    可吕祉已经死在淮西,还能说什么呢?

    不好意思,那么责任人只能是张浚。

    宰相的设置,除了总览政务之外,一个责任就是替皇帝背锅。

    恰好吕祉是他张浚举荐,淮西王德与郦琼相互检举,也是他在处理,结果却出了这样的事情,身为右相和都督,岂能没有责任?

    而且有人刻意将这个责任放大了。

    本来是突发意外,张浚需要负的只是个领导责任,可朝野突然有人弹劾张浚——识人不明,任用私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乃是淮西军便的罪魁祸首。

    理由正是岳飞的毛遂自荐,岳飞认为淮西情况复杂,非等闲之人不能够妥善处置。

    放着岳飞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将不用,却启用了都督府文官出身的吕祉,这不是识人不明,任用私人是什么?

    岳飞曾经亲自前去建康找张浚沟通此事,可是张相公听不进去,无情拒绝,这不是一意孤行又是什么?

    确实存在的事情,被人拉出去大做文章,张浚根本无从辩驳。

    因为岳飞也曾为此事上疏,官家赵构也否决了,但朝臣们似乎集体失明了一般,全都忽视了这个事实,全力攻讦张浚。

    皇帝不能有错,张浚那番表面拒绝,实际维护岳飞的良苦用心又不能宣之于口,只能默默吞下这颗苦果。

    赵构心知肚明,此事并非张浚一个人的错。

    但出了这么大的事,总需要有个人出来承担责任,平息民愤,安定人心。

    为了维护自己的圣明形象,只能委屈张浚了。

    罢相!

    这是必然之举,也唯有如此才能以谢天下。

    张浚被罢相,吕颐浩远在淮水,与韩世忠苦心维持千疮百孔的淮水防线,防备随时可能突然南下的刘豫。

    政事堂执掌中书的相印自然而然顺位落到了秦桧手中。

    这个大奸臣,终于在逢迎媚上、卑劣运作,以及些许运气因素下,登上了大宋相位。

    徐还听说消息时,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淡淡一声叹息。

    哪怕蝴蝶效应,有些事情终究还是改变,该发生的终究还是发生了。

    淮西军变!

    一系列的猜忌与权术斗争斗志的结果,大宋的朝廷的行径实在让无力吐槽,酿成了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

    作为一个皇帝,赵构的心胸太狭窄了。这样的人执掌天下,大宋中兴是没有希望的。

    冷眼旁观的徐还一直看得清很清楚,张浚之所以反对岳飞前往淮西,大概也与此有关吧!

    种种迹象表明,张浚虽然效忠大宋,比较听话,但并非完全愚忠,难免有些不得已。

    至于秦桧,一贯奸诈卑劣,针对张浚的弹劾肯定是他挑唆的。

    如今成功登上相位,越发与赵构狼狈为奸,昏君奸臣组合算是正式亮相。

    也好,一个任用奸相的皇帝能是明君吗?

    淮西兵败、军变,两件事让江南臣民对朝廷大失所望,倒也并非坏事。

    冤有头,债有主。

    到时候,必定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

    这次让张浚背锅,下次呢?

    徐还对此反应平淡,他真正关心的是淮西军变之后的局势变化。

    刘豫势力膨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会不会趁势再度进犯淮南,大宋朝廷又准备如何应对?

    这个导火索很可能点燃两淮这个火药桶,中原风云再起几乎食不可避免的事实,那北边的金国人还能无动于衷吗?

    牵一发而动全身,局势变化对徐还而言既是机会,又是考验。

    偏巧又赶上另一个节骨眼,柔福帝姬二胎临盆在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