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九章 明之灭亡,在其自己
    在这陕西,数十万的百姓无田可中,只能颠沛流离,最后沦落为乞丐,不时地为勋贵们和士绅打短工,才能勉强糊口,填饱肚子,艰难度日。

    即便是那些有田可种的老百姓,或是租的,或是自己一家子的几亩薄田,即便是属于自己的土地,但位置也很偏远,远离水源,在连年的大旱之下,在佃租和赋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些老百姓也只能等死,迟早成为流民的一员。

    孙传庭与徐光启心里清楚,如今之时,最好的赈灾方式,就是让大部分的灾民拥有土地,即便是大旱之年,但在辛勤耕耘之下,总能有所收获,朝廷再予以一定的减免赋税,西北的灾情就能有所缓解,老百姓自己就能抵御旱灾。

    有了田地,能够有口吃的,乱军发展的势头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大部分的土地掌握在勋贵和那些藩王手里,又让他们这些官员又能如何做呢?

    藩王和勋贵的处罚和治罪,唯有宗人府和皇上才能管,地方的衙门根本就约束不了,只有监督的职责。

    一时间,两人的心中有一种无力的感觉,有力无处使。

    在大明王朝,不管是皇室之间,还是在文武百官之中,都有一个默认的共识,只要那些藩王不造反,就可以为所欲为,醉生梦死,无才无德更好。

    所以,对于藩王的一些犯罪,兼并土地,一定范围的祸祸老百姓,皇帝与百官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有看见。

    两天之后,京城...

    乾清宫的一个小屋子里,禁地中的禁地,若无崇祯的允许,即便是负责打扫的宫女与小太监,守在门外的两名锦衣卫都不会让他们进去。

    这个小屋子已经成为了神秘的存在,短短的两三月的时间里,迅速传遍了皇宫的每个角落,即便是皇宫外的那些大臣与百姓,也有所耳闻,皇宫有这么一个存在。

    此刻,在大门紧闭的小屋子之中,崇祯静静地站在那里,面前悬挂着一幅大明地图,而在一些省份的州府范围之内,被崇祯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圆圈。

    陕西的临洮府、宁夏卫、平凉府、汉中府、西安府,山西的太原府、大同府,河南的彰德府、卫辉府、洛阳府、开封府、汝宁府、南阳府,山东的兖州、青州、济南府......

    崇祯的手里拿着一叠资料,望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圈圈,眸子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脸上尽是凝重之色,忍不住地喃喃道:“真是有意思,起义军波及的省份,凡是有藩王的州府,必然有民乱,还是尤为强烈的那种,其次就是集中在粮仓的县城附近。”

    崇祯的一只手在地图上滑动着,轨迹正好与黄河流经的地方重合,不难发现,沿着这条轨迹有好几个圈圈,代表着藩王封地。

    “藩王的封地选得真是好地方,全都是靠近水源,一省、一府的全部良田几乎都在这些藩王手里。”

    “明末的时候,难怪土地兼并的那么厉害,大明的那些官员又束手无策,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演绎出那么多的藩王,藩王又有那么多的子嗣。”

    “虽然只有世子才能继承王位,但那些王爷最不缺的就是权力与银子,余下的子嗣虽不能继承王位,不能再次获得分封,但那些王爷可以为余下的子弟购买土地。”

    “如此一来,除了没有一个封号,没有一个藩王应有的正式册封,那些庶出的藩王子嗣和世子又有什么区别?等同于变相的分封。”

    这一刻,在崇祯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画面,在大明王朝的巨大版图之上,遍布着一个又一个代表藩王属地的黑点,黑点不断在放大,以巨大的“黑点为中心”,又有无数的小黑点。

    不言自明,那些小黑点代表的就是藩王的兄弟子侄,最为亲近的血脉。

    只要还是朱家的天下,只要还是大明王朝,谁又能和这些皇亲国戚争夺土地的资源?

    看着一个又一个圆圈,以及脑海里浮现的那些小黑点,“崇祯”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明之灭亡,不是因为四起的起义军,更不是辽东的建奴,而是明朝灭了自己。

    这么多的藩王,这么多的藩王子嗣,就像一只只蚂蟥,不断吸取着大明王朝的“养分”,不断地压榨天下的百姓;就像一个个蚁穴,不断地侵蚀着大明王朝这个巨大的堤坝,而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不过就是一个催化剂和放大镜而已。

    催化了进程,放大了问题。

    此时,崇祯就像一个人格分裂的病患,思考一些问题之时,比如分析大明王朝弊病的关键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甄别哪些人是忠臣良将,可堪重用,诸如此类种种,他就变成了贾亦韬,一名历史知识渊博的学者。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相处之时,就恍然不觉的成为了真正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在自己的脑海里,“崇祯”幻化出了一个手掌,挥了挥,毫不犹豫地擦去了那些黑点,脸上弥漫出淡淡的嘲讽之色,坚毅地说道:“朱元璋啊朱元璋,相比于百官群臣,你更加相信自己的子嗣,后代能够维系朱家王朝的统治,却无法预料,真正将大明推下神坛、推入深渊之人,正是你的这些后裔。”

    “血脉,仅仅限于血脉,传承的只有这个家族的基因,却没有亲情。面对巨大的利益和个人得失之时,什么家族传承,什么叔侄之情,什么伯侄血缘关系,统统都是狗屁,不值一提。”

    此刻,崇祯不像是在分析大明王朝的弊病根源所在,更像是在提醒自己,不,应该是提醒贾亦韬自己。

    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换了一个身份,不就是拜那些族人叔伯所赐吗?

    很显然,崇祯的残存意识受到了贾亦韬的记忆影响,读取、并深深认可中国的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对于与那些藩王的血脉关系弱化了血多。

    受到贾亦韬的影响,在崇祯的眼里,那些藩王不再是叔伯子侄兄弟,不再是拥有着同一个人血脉至亲的族人,而是大明王朝的一个个毒瘤,在一点一点的腐蚀着大明王朝。

    两个意识在真正的融合,不再分什么崇祯与贾亦韬,对外之时,只有这副身体的身份,唯有思考之时才会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