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段阅读_第 512 章
    花鱼做的糟鱼、腌鱼、腊鱼;有占了育秧暖房培育出的鲜黄瓜、油菜、豆角、青椒,或清炒、或炒肉、煨肉;再加上切好的腊肉、火腿、风鸡,蒸的肉圆……

    摆得整整齐齐,鲜蔬上浇了明油,衬得菜叶青翠yu滴。看着不似北方孟春之季,倒似江南三月,莺飞草长、菜蔬遍地的时节才该端上的宴席。

    他这种菜的技术竟也似能比得上种稻的本事了!

    众官员尝着烹调得宜,口感清脆甘香的新鲜菜蔬,竟将连着听了一上午课的疲惫与不知多少课业的压力都扔到脑后,才咽尽饭粒便迫不及待地问宋时:“宋先生何时可教我等耕种之法?”

    就只用盯着撒种、收获,不须用方程术或大衍求一术推演,不用回家做功课的那种。

    宋时正挑着木樨黄瓜里的葱花,听见“宋先生”这充满敬意的称呼,激动得手指微颤,撂下筷子便答应那位求学心切的工部员外郎傅芳:“既然傅兄与诸位前辈、年兄都迫不及待要为圣上、为朝廷学习,我又怎可拂诸位之意?”

    不吃了,把他备的教具抬来!

    他扬了扬手,随侍的小厮便出去传话,不多时便有差人从外头进来,抬上了一把把精工细造的锄、镰、耙、镐、锹……

    ?

    ??

    ???

    几位庶吉士、御史、员外郎惊讶得险些站起来,指着那些农具看向宋时:“这、这是,宋先生之意,不会是让我们学着、学着用这些……”

    是啊,宋先生赞许地对他们点了点头。

    要提高粮食产量,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生产工具也是重要的一环。如今还没到小麦返青、水稻育秧的时节,没有什么农业生产实践能带他们去践行,就先从了解和改进生产工具开始吧。

    作者有话要说:  参考:

    中译本代数术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李亚珍

    论中国古代私学中的数学教育——傅海lun

    中西数学会通的尝试——以《同文算指》(1614年)的编纂为例 ——潘亦宁

    引用了一些《代数术》原句,有些词没解释的明天再说,先睡了

    第196章

    宋老师倒拎起一把木柄铁锄,双手托着锄柄, 亮出一个漆黑的条形锄头, 锄刃磨得光亮发白。

    他在锄口上轻轻抹了一把, 吹掉指尖灰尘,得意地解说道:“子曰:工yu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些农具是本府略阳县特产,以熟铁为骨、锄口浇淋生铁而成。虽不是名家铸造, 材料也非上好的苏州钢一类, 用起来却坚韧耐磨, 刃口锋利,几可切金断玉。”

    这一个普普通通的锄头叫他说得倒像是什么宝兵似的, 学生们有心接过来细看看其中殊异, 却又爱惜形象, 不太好意思在同僚面前端着锄头看, 竟显出几分无措。

    宋老师体贴地将锄头塞进刚才主动要学农事的户部员外郎孙栩手中,又拎起一把寒光闪闪的镰刀顺递下去, 含笑说道:“这都是府内特产, 诸位同僚都是懂农事之人, 想来从前见过许多农具。这农具还不止锄口‘擦生’一样好处, 其铸造之法亦与别处不同, 诸位其试察之。”

    众人原不觉着几把农具能有什么特别,至多是稍新些,因是做给官府的, 锻打得更精细些。但经他提醒,知道其中有异样后,再留神细察,果然发现不同——

    一般农具上都有锻打留下的痕迹,层层叠打出的花纹,这几支农具却是浑然一体,全无雕凿的痕迹,宛如天然生成。

    这是直接用模范浇铸成的?是用炉子炒出熟铁浇铸成农具,再以生铁淋口制成的?

    这成本可费得不小了。一般铁匠铺里没有大型的炼铁炉,都是用买的熟铁片、铁块锻打成农具;而矿山下的大型炼铁坊却又因炉温高,怕烧不了多少日子就会zhà炉,多半将只出炉生铁加黄土、稻草灰浆炒成熟铁后便匆匆铸造成铁锭,不会铸小件器物。

    那铁炉一天能出三千斤铁,又怕高温,用不了三月便要zhà炉,铸大铁锭尚嫌铸得慢,谁腾得出工夫单浇铸这小小的锄镰?

    除非是那炉子烧不坏,能长长久久出铁水,才舍得这样挥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