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段阅读_第 144 章
    的人说,此事乃是胡总兵提出的建议。”申主簿在旁解释了一句。

    “这……他为何要这么做?”陆缜不禁苦起了脸来:“我和他之间的矛盾不是已经了了么?”

    “大人,胡总兵应该是一片好心。”候县丞忙解释道:“其实开榷场对我们县来说未必不是个机会。这一来,要与蒙人jiāo易,总有商人会闻讯赶来;二来,咱们县里一些东西也能售与鞑子……”

    听了这话,陆缜忍不住拿手在自己的额头敲了一下。亏自己还是个穿越客呢,怎么会连这点事情都看不透呢?后世那些落后贫穷的地方若是能兴建大的商业圈,对地方的发展促进可是相当有利的,而如今的广灵县的情况也是一般。

    可笑自己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胡遂在害自己,这分明是胡总兵帮了自己的一个大忙才是。有了这个榷场,广灵小县必然能大大改观,而这一切自然也会记在自己这个县令的名下了。

    想明白这些,陆缜是既惭愧又欢喜,脸上已挂满了笑容,身上的疲惫感都已一扫而空:“好,如此大事,本官自当尽力半它办好,不使胡总兵失望!”而且有了这么个正当合理的理由,就不必再日日往田间跑了,陆缜又在心里补了一句。他还没实诚到真觉着每日做这些是必须的。

    这时,申主簿却又郑重地提了一句:“不过大人,这事儿也有一定的隐患。毕竟榷场招呼的是鞑子,一旦生出什么乱子来,我们可未必担待得起哪。”

    陆缜这才把笑容收敛,点头道:“这个我省得。”有收入自然也会伴随着风险,这一点他也是有所准备的:“所以此事不光是我县衙一家之事,更是整个广灵县的要事,包括那边军营,自然也得出把子力气了。”

    两人见县令大人如此清醒,脸上终于露出了欢喜之色来:“大人英明。”有他这句话,之后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明日就去把刘毅刘把总请来商议一番,到时榷场那边的安全就jiāo由他们来维持了。我们县衙最多派人维持一下现场的治安什么的,你们明白了么?”陆缜jiāo了自己的底。

    两人再次答应一声。在三人的商量下,这件关系到广灵县今后的事情就彻底给敲定了下来……

    此后数日,陆缜便抛开了其他事务,专心在县城内外找起了开辟榷场的适当位置来。

    这可不是件小事,地方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因为是和蒙人做买卖,这榷场的位置既要在县城和军队能够控制到的地方,又不能靠得太近,不然可能会让鞑子有机可趁,实在颇费了一番思量。

    经过多日查考,终于在三月二十日这天,陆缜把位置给确定了下来。之后,就只等上司衙门的公文下来,这新开的榷场就能真正立起来了。

    可正忙碌着这一切的陆缜并不知道,此时的朝廷已无暇去顾及这等小事了,因为朝中已经发生了一件不算小的事情……

    @@@@@

    再次感谢书友青格勒同学的慷慨捧场!!!!额,本来上周末打算先加更之前的舵主,结果因为临时有事只能拖下来了,但路人还是记着的,加上这次的,本周会一并还清!!!!话说压力不小呀~~~~

    第68章 盛世隐忧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而使人欢欣的季节。但此时的北京城里的情况却截然相反,显得极其哀伤而压抑,尤其是各大衙门,更是如此。

    满城官民所以如此,只因为一个老人在此时撒手西去。这个老人的名字,叫杨寓,字士奇!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大明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自建文朝入官以来,历经五朝,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礼部侍郎,可谓是位极人臣。

    在他与另两位内阁同僚的共同努力辅佐之下,大明在开国数十年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清明盛世——仁宣之治。当年因为太祖和太宗南征北讨而空虚的国库因此彻底充盈起来,百姓安居乐业,内忧外患一扫而空。

    而他,还有另两名内阁同僚杨荣、杨溥更是被后人并称为“三杨内阁”,在后人眼中,此一届内阁是大明两百余年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