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能够想象得出其中的难度。
冯啸辰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王建国,见他脸上的肌肉已经有些僵了,刚才还灼热如火盯着人家妹纸看的眼神一下子变得黯淡无光。
啥叫当面打脸,这就叫当面打脸啊!
他刚才一路跟人吹嘘自己焊过一个什么体育馆的钢梁,还口口声声说要教杜晓迪几手绝招,殊不知人家玩的比他要牛叉十倍都不止。焊接通行重载列车的大桥钢梁,连人家江城钢铁厂的副总工都惊叹不己的技术,他王建国那两下子够在人家面前显摆吗?
最重要的是,人家是个女同志,而且比他小了七八岁。往回退七八年时间,他王建国还刚刚开始进厂学电焊好不好,可人家小姑娘都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曹广山感叹完,又回到了原题上,他问道:“蔡教授有没有详细说过,这个层状撕裂是怎么回事?”
杜晓迪道:“他说过了。听他说,这种层状撕裂在过去很少有人研究,因为它发生的情况比其他裂纹要少得多。他说国际焊接学会从70年代初开始做过实例调查,到去年为止只统计出了22例。他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铸造钢锭里混有气泡或者其他杂质,轧钢的时候会把这些气泡或者杂质压成条状,导致材料里出现夹层。这样轧出来的钢材看上去是一整块,其实里面是一层一层的结构。”
曹广山本身就是搞钢材的,一听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杜晓迪的叙述有些不太准确,估计是没太听懂蔡兴泉的解释,也可能是蔡兴泉解释的时候故意说得比较通俗。曹广山结合自己的知识一分析就知道其中的原理了,他连连点头道:“有道理,有道理,从裂纹的形状来看,的确符合这种层状撕裂的情况。那么,小杜,上次跃马河大桥的情况,也是如此吗?”
“就是这样的。”杜晓迪回答道。
“也就是说,你们上次的修复方案,完全可以用在这一次上?”曹广山又说道。
铁路桥梁的受力不会比现在这个yè压杆支臂更小,而且火车高速通过里产生的震动也比钳夹车以40公里时速平稳运行时的震动要大得多。此外,跃马河大桥的修复是要长期使用的,而这一次钳夹车的修复只需要应付未来几百公里的运输就足够。如果上一次的修复方案是可行的,那么这一次依葫芦画瓢,应当是毫无问题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又出变故
杜晓迪提供的信息,给了曹广山以新的启示。他重新开始研究钢板撕裂的情况,同时还通过长途电话联系上了蔡兴泉,向他请教了有关的技术。蔡兴泉听说李青山和杜晓迪他们在现场,连声说这几个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尤其是对杜晓迪,他一口一个“小丫头”地叫得亲热,不知道的还以为杜晓迪是他的什么晚辈亲戚呢。
王建国先前提出的建议被大家无情地忽略了,曹广山结合蔡兴泉的指点,又与李青山、杜晓迪等人再三商议,提出了一套可靠的焊接方案,包括用电动砂轮在焊缝附近开出两道应力槽,再用乙炔焰对焊点进行预热,然后趁热进行焊接,在焊接结束之后还要用小锤敲击钢板以释放应力等等。
这一套工艺冯啸辰也弄不懂,不过他还是一直跟在众人旁边,给大家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曹广山的专业并不是焊接,他说的有些东西与李青山、杜晓迪他们对不上,此时便需要冯啸辰在中间进行协调,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帮助他们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
方案商议妥当之后,李国兴再次用电话向部里进行了汇报。机械部和电力部组织的几十名专家就守在机械部的会议室里,接到电话之后,大家进行了紧急磋商,一致认为这已经是现场能够做到的最好方案了,于是由一名副部长向现场下达了开始修复的命令。
经过这一番周折,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冯啸辰他们原先乘坐的火车也已经照着调整后的运行图绕过事故地点开走了。李青山带着一干徒弟和另外几名其他企业的电焊工开始挑灯夜战,围着钢板断裂点轮番上阵。不过,打主力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