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乐意看到她的好母后面子被踩到泥里去。不过,若是太后不这么做,反而选择壮士断腕……那么,看着这对天下间最尊贵的母女反目,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静和公主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希望太后出面为嘉和公主解围,还是不希望她出面了。
没两日,风波又起。
从江南学子中传来的一则消息,再一次的震惊了京中众人。
不少人一直不明白,皇上和安和公主的报社办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关了。谁曾料想,竟是被太后强行关闭的,只因报纸上刊登了承恩公夫人娘家人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消息。
承恩公夫人的娘家人在大街上走马时不慎撞了一个小孩,连医yào费都不给,竟就这么一走了之,临走前还放了狠话,有胆子只管去承恩公府闹。那个小孩本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家里根本没有余财给他看病,于是,小小年纪,就因失血过多而去了。那家的老人听闻大孙子没了,当场就晕了过去,没两日,也走了。丈夫和妻子变卖了家中的财产,这才让老人和孩子入土为安。
报纸上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言辞谴责了承恩公夫人娘家的不负责任,闹得别人家破人亡,并指责某些皇亲国戚嚣张跋扈,不把人命当命。
当百姓们得知报纸上刊登的内容时,感同身受,待听闻太后竟是因为这个才封了报社,立时变得义愤填膺。
先是自个儿亲闺女,自个儿亲哥哥,现在连嫂子的娘家人都要包庇,太后这是想只手遮天么?
百姓们或许与太后、嘉和公主这样的人物没有过多的接触,但对于鱼肉他们的“承恩公府的亲戚”,却是十分熟悉的。也因此,对于太后的这个做法,他们出奇的愤怒了。
是,太后他们惹不起,承恩公府他们也惹不起,但总不能,哪家随便跟承恩公府沾个亲带个故,就爬到他们头上耀武扬威吧!
他们看不清楚报社之事实质上是帝党与后党的一次权力之争,他们所看到的,只有太后任人唯亲,袒护“自己人”,不把百姓的xing命放在眼里。
面对那些与自己出身相仿、遭遇不幸的人,百姓们既有同情怜悯,也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情感在里面。外戚跋扈的情形若是不能够得到制止,说不准哪天,他们就会成了外戚手中无辜枉死的亡魂。
一时间,要求严惩承恩公夫人娘家人的声浪高了不少,百姓们对太后一党的厌恶也达到了最高点。
太后第一次察觉到,舆论bi死人,究竟是个什么样概念。她知道,她这次败了,彻底败了,却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明明不久前,局面还尽在她的掌控之中。
太后不明白,论yin谋诡计,或是硬实力,十个邵淑华也比不过一个她。但若是论煽动舆论,太后的那点伎俩在邵淑华面前还远远不够看。只要让邵淑华抓住了蛛丝马迹,很快就会化为攻讦太后一党的把柄。
所以,她一开始就不该招惹邵淑华,在招惹了邵淑华之后,她不该给邵淑华出手的机会。
这次,太后一党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嘉和公主与承恩公,至少有一个要被问罪,承担起主谋的责任。可这两个人,一个是她嫡亲闺女,一个是她哥哥,手心手背都是肉,舍了哪个,她都肉痛啊。
太后闭上眼,心中十分纠结,一旁的嬷嬷扶住了太后,意味深长地劝道:“娘娘,大局为重啊。”
这句话就像一记警示,敲入了太后的脑海中,令太后陡然清醒过来。
现在,局势对她们而言,已经很不利了,她不能再削减己方的力量。这根本就不是能够凭着感情做出的决定,她的选择,自始至终只有一个。
嬷嬷见太后眼神坚毅,便知道太后已经做出了决定。她知道,太后此时心里并不好受,她何尝不是如此?嘉和公主是她看着长大的,对她也素来尊重,她心里,也是把嘉和公主当成自己半个女儿的。
可是,饶是嬷嬷对政治不敏感,也知道,一旦舍弃了承恩公,他们就真的完了。
“娘娘,覆巢之下,